【大国小鲜@基层之治】黔东南雷山县“前店后厂”模式提升旅游综合实力

雷山微政务 | 2023-12-08 09:24

近年来,黔东南雷山县紧盯西江景区旅游消费大市场,大力发展“飞地经济”,按照“前店后厂”模式,做优农旅融合、做深工旅互促,形成以生态特色农业为基础,以文化旅游业为核心,以特色轻工业为载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围绕景区“前店”,带强全域旅游引流“后厂”。围绕西江千户苗寨辐射带动郎德镇、县城区、大塘镇、雷公山等重点区域以及龙塘、郎德、乌东、格头等重点旅游村寨。加强宣传推介,将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游客引流到全县各乡镇传统村落和特色村寨观光消费,有效破解西江景区“热”,县城及周边“冷”的问题,实现区域联动、全域发展。

围绕景区“前店”,筑强农业种养产业“后厂”。推进“种养殖基地+中央厨房+冷链物流+旅游市场+餐饮门店”模式,精准对接西江景区消费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引导农民瞄准景区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深入实施种养产业,着力让群众在景区产业链上持续增收。2023年以来,雷山天麻产业种植面积3.39万亩,累计产量1793.27吨,产值1.4亿元;全县干茶产量达6581.38吨,茶叶总产值达11.60亿元。

围绕景区“前店”,建强园区加工生产“后厂”。以旅游业为载体,以西江景区“前店”需求为导向,着力构建以粤黔协作共建的“茶麻菇稻”农文旅融合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平台的“一园六区”产业集群,扎实推动生态茶产业、预制菜产业、生态产品(水、食用菌、米酒等)产业、民族工艺品产业集群式发展,着力构建旅游业带动加工业,加工业助力旅游业,双业互促良性发展的格局。2022年以来,通过“茶麻菇稻”产业带动就业1.35万人,文化旅游规模(限额)以上企业累计1435家。

雷 蝶|编辑

李金莲|责编

李雪梅|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