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言】艺术访谈录丨潘闻丞 :目光所及皆艺术(上)
《育·言》
育见无限可能
-----------------------------------------------------------
《育言》丨艺术访谈录
与微光同尘,让璀璨洒满星河
与万物同行,让大地铺满云朵
本期嘉宾:潘闻丞
本期主题:目光所及皆艺术(上)
他从小与绘画艺术结缘,从兴趣爱好到专业选择,从职业归属到生活习惯,跨越了近30年的时间;
(潘闻丞)
(潘闻丞代表作品《哀悼日》)
他倾其所有只为与绘画艺术交融,在场景里、在生活中、在山野间……他的目光所及之处总能绽放艺术。
(潘闻丞代表作品《大盘》)
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贵州画院院长、贵州省美术馆馆长、贵州油画学会副会长、国家一级美术师,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潘闻丞。
(潘闻丞近照)
嘉宾介绍: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贵州画院院长、贵州省美术馆馆长、贵州油画学会副会长、国家一级美术师、贵州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荣誉:
2008年油画作品《哀悼日》在第三届全国青年美展中获优秀奖(最高奖),于2009年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2010年《黄金周》获“贵州省第二届美术专业大赛一等奖”;
2014年油画作品《牯藏节》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并于2017年获第六届政府文艺奖“二等奖”;
2015年版画作品《月夜》入选“第二十一届全国版画作品展”;
2016年《大盘》入选“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
2019年国画作品《鼓楼·城楼》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
2021年《安静的下午》入选“时代之光—第五届中国油画展”。
【小麦·写在访谈后】
潘闻丞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在文化普遍匮乏的年代里,潘闻丞和艺术的结缘来自于一次搬家——新家位于当地文化馆附近,邻居大多是文艺圈里的工作者,这让年幼的潘闻丞从此拥有了艺术的熏陶。
(小时候的潘闻丞)
那时没有艺术班,父母工作忙碌,更没有“逼迫”潘闻丞学艺术,这反而打开了潘闻丞自由探寻艺术的大门。很多时候,他自娱自乐,或用石头,或用画笔,在地上或墙上涂鸦,在这个过程中,他和艺术慢慢靠近。
(潘闻丞儿时与父母的合照)
关于绘画的成就感,他只在乎创作本身,他认为取悦自己情绪创作的创作过程就很有成就感,看着自己的作品挂满墙就很有成就感,而这些满足与作品创作后期获得的评价或者成绩、认可并无相关。他说,搞艺术,要纯粹一点。
(潘闻丞改装的绘画工具车)
他酷爱对景创作,一有空挡就驾着他改装的绘画工具车四处探寻,时而见山是山,时而见山不是山,似乎是因为纯粹,他更擅长将大自然赋予他的心情、情绪、状态融入作品。
(潘闻丞对景创作)
在他看来,能描绘出让人心生触动的艺术作品的画家就是好的画家,他勤于把触动自己的人和事物凝聚笔尖,但凡他的目光所及之处有感触,皆将成艺术。
(潘闻丞油画作品《董家祠堂》)
【关于节目】
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人的成长轨迹也不尽相同……我想倾听你和教育这门慢艺术之间的故事,欢迎在微信公众号“贵州都市广播”给我留言。教育探索类节目《育言》工作日18:00-19:00准时播出(第二个工作日11:00-12:00重播),期待与你一起育见无限可能!
张 涛 | 视频拍摄
杨雅桐(实习)| 视频后期
袁子清(实习)| 嘉宾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