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读字丨蛇年说“蛇”,祝大家“巳巳”如意!

撰文:一凡 | 2025-01-24 20:53

蛇年到,我们就来说说“蛇”!

图1:甲骨文对蛇形态的多种描述

在甲骨文中,对于蛇的形态描述极其多样(见图1)。但是,这个时候它的音不读“shé”,而是读作“huǐ”。就是后来的“虺”,专指毒蛇中最毒的一种蝮蛇。其细颈、短身、三角形的大脑袋,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图2:“蛇”字的金文写法

再来看看金文(见图2),对它的描述就更加形象了。

图3:“虺”字和“虫”字的小篆写法

后来,古人发现并不是所有蛇都有毒。因此,对蛇的种类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简单区分,有毒的就是“虺”(见图3),无毒的就叫“虫”(见图3)。所以,无毒的蛇又被叫做“长虫”。

图4:“蟲”字的小篆写法

其实,类似于“长虫”的“虫”有很多,比如毛毛虫、菜青虫等等。这些“虫”和无毒蛇体型类似,但要小得多,所以被统一归类叫做虫类。为了表示这些“虫”的体格小,又造了一个“蟲”字来代替(见图4),就是由三条小虫叠在一起,表示“虫小”的意思。

古人认为,虫可分为五类。其中,兽类叫“毛虫”;鸟类叫“羽虫”;鱼类叫“鳞虫”;龟鳖类叫“介虫”;人叫做“裸虫”。

“蛇”这个字出现得比较晚。因为,古人总是想把物种尽量做精细化的分类,所以才有了最初表示蛇的“虫”字的后续变化。而“虫”既然表示无毒的蛇,那么,再来说说有毒的蛇。

其实,有毒的蛇最初还被叫做“sha”。在北方方言中,特别是山东、河南一带,现在也管“蛇”叫“sha”。那这个“sha”怎么写呢?

图5:“sha”(即有毒的蛇)的甲骨文写法

从“sha”的甲骨文写法看(见图5),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上面是一个脚丫的形状,下面就是蛇的形状。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图6:“它”字的小篆写法

一般情况下,敢于攻击人类的蛇,基本上都是毒蛇。当人们遇到攻击性强的毒蛇时,或是大声呼救,或是壮着胆把它打死。所以,“sha”这个发音,既像“啥”,又像“杀”,这个字就是后来的“跎”。可能古人觉得多了个部件不是很形象,所以,就简化成了“它”(见图6)。

《説文解字》:

它,虫也。

所以,“它”就是蛇。到了秦代的小篆,“它”的形状还是跟蛇非常相像的。

甲骨文卜辞中,常见“亡跎”或“不跎”,实际上就是在问“没蛇吧?”先民居于原始丛林,最怕的就是不小心踩到蛇,不过,卜辞是向上天神灵询问,引申义就是“不会有什么灾祸吧?”到了今天,我们互相问候时常会说:“没啥吧?”就是从这里承续下来的。“啥”,就是“蛇”的本音。

图7:“蛇”字的小篆写法

后来,原来用于表示“蛇”的“它”被用作代词。所以,又在“它”的旁边加了个“虫”来表示“蛇”,这就是“蛇”字的演化。

最后,蛇年祝大家,“巳巳”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