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上,为什么这3位代表委员备受瞩目?因为他们来自贵州脱贫攻坚第一线

2020-05-27 13:36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国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三位贵州代表委员因为来自脱贫攻坚第一线而备受瞩目,他们来自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也建功立业在基层。他们就是来自铜仁市松桃自治县的全国人大代表石丽平、来自毕节市赫章县的全国人大代表文正友,以及来自六盘水盘州市的全国政协委员余留芬。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他们的事迹被各大媒体广泛报道。截止26日16时,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央广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新京报网、澎湃新闻网、界面新闻网等兄弟省市主要网站平台及今日头条、腾讯网、zaker网、网易网等知名商业网站平台刊载转发三位代表委员相关报道788篇(条)。石丽平代表更是走上了本次两会的首场“代表通道”,向全国人民讲述自己发展松桃苗绣,带动当地群众致富的故事。

全国人大代表石丽平在“代表通道”上

石丽平是个口才很好的人,但在5月22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前的首场“代表通道”上,她讲得很慢。看得出,她既激动,又紧张。

石丽平在绣坊培训妇女

作为松桃苗绣第七代传承人。2008年12月,石丽平代表开始组建松桃苗绣团队,从3名绣娘发展到4000多人的队伍。他们当中,有下岗女工,有留守妇女,也有返乡农民工。“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一朵朵‘鸽子花’销往了67个国家和地区,有了自己的民族自主品牌,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在代表通道上,石丽平自豪地说。鸽子花是松桃苗绣上的装饰物,它的学名叫珙桐,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植物。在苗语里,鸽子花被叫做“本格”,是幸福之花、吉祥之花的意思。现在像松桃苗绣这样的民族手工技艺,在贵州已带动50多万妇女就业。

石丽平在代表通道上平实诚恳的讲述,被中央电视台以直播的方式传遍全国,石丽平以及她的松桃苗绣,都成了关注的热点。正如人民网一篇文章所言,她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中国的发展故事。

全国人大代表文正友,在他身后,就是如今的海雀村

作为毕节市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党支部书记,全国人大代表文正友同样带领当地民众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脱贫路。海雀村地处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区毕节,曾经的海雀村土地贫瘠,森林覆盖率不足5%,被称为“四个人只有三个碗”的贫困村,整个村子都是贫困人口。经过脱贫攻坚的艰苦奋战,海雀村于2018年摘掉了贫困帽子,2019年底,海雀村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0.4%,曾经荒无人烟,如今满眼翠绿。

在央视《朝闻天下》节目拍摄的画面中,山坡上的树木郁郁葱葱,果实挂满枝头,村子的自然环境与生活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画面里的文正友仍在指导群众尝试种植新作物、扩大种植规模。在海雀村已经退出贫困村序列的现在,文正友依然带领着乡亲们,在振兴之路上前进。

扶贫路上,他从未止步。新华网一篇文章记录道:“军中无戏言,签下军令状,就要说到做到。”文正友的这句话,就是他工作态度的最真实写照。

海雀村现状

在一线调研的余留芬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盘州市淤泥乡岩博联村党委书记余留芬和上面两位代表一样,都来自贵州脱贫攻坚一线。在人民日报刊发的履职思考《脚下沾泥土 心里才有底》中,她写道,要坚持带着问题意识深入群众,为群众代言。

2001年,不满31岁的她担任村支书后召开首次“院坝会”。“就是用手刨,也要刨出一条通村公路!”上任不到一周,通村公路就破土动工,通村公路修好后,她又着手贷款盘回村集体林场,淘到集体产业的第一桶金;伴随着煤矸石砖厂、特种养殖场的兴建和酒业公司的成立,2015年岩博村全村实现脱贫。今年两会,余留芬在提案中建议,加大对小微企业,尤其是村级企业的扶持力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新华网的这篇报道生动纪录了她的履职实况:履职故事|全国政协委员余留芬:乡村振兴我一直在路上

余留芬在岩博村酒厂调研复工复产情况

在央视的采访中,余留芬为小微企业发声;而在光明日报的文章中,她阐述了小微企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在中国文明网上,她为家乡产品带货。可以说,一有机会,她就会为百姓发声。

今年两会期间,这三位代表委员的事迹因各大媒体广泛报道,成为贵州脱贫攻坚事业的独特“名片”。为什么他们能受到如此多的关注?我想,正是因为他们将人民放在心里,不舍昼夜地为百姓福祉而奋斗,才能得到人民的瞩目。

在他们身上,凝聚了辛劳的汗水,散发着泥土的芬芳,这次两会,他们体现的不仅是脱贫攻坚的成果,更体现了支撑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贵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