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新闻 | 体旅融合,新业态新产品助力贵州消费提质扩容

贵州报道 | 2022-08-02 15:05


山地贵州,既是大公园,也是运动场。当蹦极、攀岩、露营、垂钓、滑翔伞低空飞行、洞穴探秘、皮划艇、丛林穿越、飞拉达等体育项目成就旅游景区的吸睛爆款,体育与旅游的关联得以重新定义。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大背景下的贵州体育,已从单纯的竞技赛事和全民健身运动,转身为全域旅游的助推器。体旅融合衍生出来的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在「体育+」「+体育」的思路引领下,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拓展了服务行业的消费空间。

7 月 30 日,在黔西南义龙新区棒垒球体育中心落幕的 2022 年全国软式棒垒球锦标赛和 2022 年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软式棒垒球联赛总决赛暨夏令营活动,给位于棒垒球体育公园内的湖景酒店和明镜酒店带来了一个入住小高峰,赛场周边的民宿也住满了来自全国各地观赛的家长。73 支队伍的 1226 名参赛小队员除了参与比赛外,还和家长一起在比赛间歇赏美景、品美食,体育与旅游两不误。据了解,此次赛事拉动当地餐饮业、服务业产值约 400 万元。

而 7 月 21 日至 23 日在凯里市下司古镇举行的 2022 年凯里市赛龙舟推广活动,则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上万名游客。2021 年下司古镇入围创建省级景区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名单,今年该镇在抓好水上运动赛事品牌、提升体育旅游配套服务、营造游客参与运动体验氛围方面努力上新的台阶,让「入围」变成「入列」。

下司古镇是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贵州省省级风景名胜区,「中国龙舟冠军之乡」「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龙舟训练基地」「中国西部龙舟城暨贵州省龙舟训练基地」「中国皮划艇协会贵州下司皮划艇激流回旋训练基地」「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等诸多荣誉,给景区贴上了「体旅融合践行者」的标签。依托下司古镇旅游资源,凯里市因地制宜推出「舟游贵州-水上运动基地」的「旅游 体育」新业态,通过举办水上体育赛事活动,增加体旅融合趣味性、观赏性、参与性、体验性,吸引更多市民和游客参与体验。

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开阳是山地户外运动的天堂和体育旅游的圣地,高山深谷、激流跌宕的地形地貌,更是登山徒步、攀岩、溯溪等户外运动的绝佳场所。「体育 旅游」的融合发展思路,推动了体育场、体育馆、市民健身游泳中心、老年体育活动中心的诞生,70 公里绿色健身步道,覆盖 136 个行政村(居)的体育健身设施,两个城镇体旅示范基地的创建,以及在《开阳县体育旅游发展规划》政策刺激下催生的开阳「一环一带」体育旅游聚集区,推动开阳体旅业态从成长到成型到成熟。

地方政府与体育企业携手,上演同频共振的发展大戏。贵州出发吧旅游发展公司在安龙县、荔波县、乌江流域,布局了洞穴探险、穿越丛林、皮划艇、独木舟等业态产品,2021 年这些产品接待团队虽仅为 20 个、游客人数仅为 800 人,但人均消费却达到了 11000 元,重点团队订制项目人均消费最高达到 26000 元,堪称体育旅游消费提质扩容的经典案例。

以「线」为眼,以「面」为域,我省的山地户外运动举办地深嵌景区,反过来景区为体育竞技提供了极好的运动场地,两者相得益彰。配套良好的基础设施,满足了游客对旅游、健身的多样化需求,让其身姿彻底融入大美风景,而了解贵州、传播贵州的渠道也在这个融入中进一步拓宽。「多彩贵州」「全景贵州」「奔跑贵州」「探秘贵州」等系列品牌赛事的常态化,进一步夯实了「户外运动天堂、体育旅游胜地」的贵州样本。生态茶园、红色景点、苗乡侗寨、天空之桥等贵州体旅项目和赛事活动资源不断下沉到市县,与当地特色产业、人文地理相融,拉动了游客的流量,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喀斯特地貌造就的「山地公园省」,既为游客提供了醉心入髓的风光体验,也为发展体育旅游提供了天然优势。自 2017 年国家体育总局批复支持贵州创建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以来,贵州围绕「建成山地民族特色体育旅游强省」这一目标,积极探索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攀岩、溯溪、越野跑、蹦极、探洞、垂钓、滑翔伞等一项项户外运动,串联在 106 条体育旅游精品线路、4 条体育旅游黄金线路当中,在青山绿水间释放别样的动静魅力。

经过近 5 年的体育旅游示范区创建,省、市、县三级协同推进合力共振,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尤其是《贵州省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总体规划》《关于贵州省创建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的意见》等系列政策性文件的出台,从顶层设计上推动体育旅游示范区创建走向深入。全省各市(州)和体育旅游基础较好的县(区),也相应地编制完成了本级体育旅游规划,把打造体育旅游示范区放在重要位置来抓。

创建体育旅游示范区,一批体旅融合业态和产品在提质升级中纷纷亮相。2021 年,修文县桃源河旅游景区、盘州市乌蒙大草原景区等 15 个 2021 年度景区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红花岗区拓路士绳攀基地景区、荔波县瑶山古寨景区等 14 个城镇体育旅游示范基地,钟山区月照攀岩小镇、榕江县七十二寨斗牛小镇等 5 个特色小镇,黔南洞穴探秘体育旅游黄金线路、铜仁梵净山最美智慧马拉松体育旅游黄金线路等 4 条体育旅游黄金线路,在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战略推动下,成绩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体旅融合爆发出强大的活力,服务消费受刺激不断增长。据统计,2020 年体育旅游人次占全省旅游人次的比例已达 20%以上,成为推动旅游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多彩贵州特色鲜明,体育旅游也「性格」独特。如黔西南垂钓体育旅游黄金线路,入选「2021年国家体育总局与文化和旅游部国庆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阵列,南北盘江、万峰湖及红水河部分体育旅游项目资源点由此串联成珠;2021 中华体育文化优秀节庆项目评选,贵州铜仁松桃自治县寨英滚龙成为贵州唯一上榜项目。与众不同的惊艳表现,充盈着「体旅融合,效应叠加」这个热门话题。

近些年全国性的文博盛事,都可见到来自贵州锦屏县南京亚狮龙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羽毛球的小小身影。据了解,全球的羽毛球,每 10 个就有 1 个产自贵州锦屏。7 月 22 日收拍的贵州省第十一届运动会竞技体育组羽毛球比赛,「锦屏制造」发挥巨大威力,书写了一个个记录奇迹。

旅游产业化与高质量发展背景之下,「十四五」期间,我省持续推进包括体育公园、自行车道、健身步道、示范基地等内容在内的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动体育旅游全面发展,着力加快 60 个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和 10 个体育特色小镇布局,重点打造 10 项自主品牌赛事,扶持 10 家龙头体育企业,培育 10 条体育旅游黄金线路,积极引进国际国内优秀体育企业落户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