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农商银行 | 电力数据变身“新抵押”,千万信贷激活农业小微活力

贵阳农商银行 | 2025-08-25 12:00

在位于贵阳市花溪区燕楼镇冒水洞数字农业产业园的贵州品品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品品鲜”)智能化菇房里,一瓶瓶菌基整齐排列,鹿茸菇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安静生长。而在另一边,企业负责人江先赐终于舒展了眉头——由于生产周期长、缺乏抵押物,一度困扰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因贵阳农商银行一项创新业务得到了彻底扭转。

今年6月,贵阳农商银行成功落地首笔“电力数据+数据应用+金融”信贷业务,向贵州品品鲜发放纯信用贷款1000万元。这不仅是对一家农业企业的精准“输血”,更标志着电力数据首次作为核心风控要素,融入银行信贷决策中,开辟了小微金融服务新路径。

数据“破壁”,为企业信用精准画像

贵州品品鲜是花溪区2024年从江苏引进的重点农业企业,以智能化方式生产鹿茸菇,日产量达50吨。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由于投产仅7个月、生产设备属租赁性质、缺乏传统抵押物,企业面临严重的流动资金短缺。

“每个月的电费就要80多万,再加上人工等开支,压力非常大。”公司负责人江先赐表示。菌菇生产对电力依赖极高,环境控制须24小时不间断,电费成为企业生产中一笔显著且稳定的支出。正是这一“用电特征”,引起了贵州电网的注意。

贵州电网在与企业日常对接中注意到其用电量持续爬升、用电曲线稳定,反映出生产状况良好、经营持续向好。随后,贵州电网联动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和贵阳农商银行,迅速组建“电力数据+金融赋能”专项工作组,尝试把“用电行为”转化为“信用凭证”。

跨界合作,打通融资堵点

贵阳农商银行科技支行作为该行数字金融创新的前沿阵地,牵头此次试点。他们深入企业调研后发现:该企业用电数据真实、稳定且与其生产周期高度吻合,具备作为授信评估核心数据的条件。

“电力数据客观、连续、可信,能真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科技支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通过分析企业用电量的同比、环比、负荷区间等维度,为其精准‘画像’,最终确定授信额度。”

在传统信贷模型中,财务报表和抵押物是放款的主要依据,很多轻资产、初创期企业因此被挡在门外。而此次创新尝试,打破了“唯抵押论”和“唯财报论”,将电力数据作为主要授信依据,结合企业用电稳定性、增长趋势等,成功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

千万资金到位,民生与产业双赢

获得1000万元信用贷款后,贵州品品鲜迅速将资金用于原材料采购、发放工资及支付电费,稳定并扩大了生产规模。企业预计今年产量将达13000吨,产值突破8000万元,明年还将实现大幅增长。

更令人欣喜的是,企业稳步发展也带动了就业增收。本地村民刘小二和妻子均在企业实现就业,家庭月收入超7000元。“既能照顾家人,又有稳定收入,生活踏实多了。”刘小二说。

“数据”到“资产”,科技金融书写新篇章

这不是贵阳农商银行首次探索“数据+金融”模式。早在2023数博会期间,该行就落地了全省首笔数据资产质押贷款,依托企业数据资产评估值授信。2024数博会,他们进一步尝试基于产业链平台数据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本次“电力数据+金融”业务的成功,是该行在“科技金融”领域的又一突破。电力数据作为一种高频、实时、可靠的行为数据,正在成为银行识别优质小微企业、实施精准风控的新工具。

贵州电网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合作是电力数据首次在“农业+金融”场景中实现价值输出,未来将持续探索电力数据赋能中小微企业的新路径。

贵阳农商银行表示,将继续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号召,不断深化数据要素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模式,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