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过呕吐酸苦水,频繁打嗝吗?有可能患上了胃食管反流病了,要治,否则食管腺癌的风险增高!
据统计,胃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其中胃食管反流病的成人居民患病率约为10.5%,各个年龄段都有,80后、90后发病率较高,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胃食管反流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时会显著影响生活质量,并导致食管腺癌的风险增高,因而早防早治尤为重要。
专业指导
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驻黔专家曹婷婷主任
一、什么叫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或口腔引起不适症状和并发症的一种慢性疾病,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慢性病。
GERD典型的临床表现是烧心和反流,其他症状还包括胸痛、吞咽困难、嗳气、咽部异物感、咳嗽、气喘等,有部分症状不典型,易造成误诊。烧心通常是指胸骨后烧灼感,而反流是指胃内容物向咽部或口腔方向流动,反酸是常见表现。
二、哪些原因会导致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病因复杂,与遗传、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食管高敏感、精神心理因素等相关,其中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吸烟、饮酒、肥胖、某些药物影响、社会心理因素等。
三、胃食管反流病
如何改善及控制症状
1. 基础治疗
主要需要戒除能诱发或者加重胃食管反流的不良生活习惯。例如,用餐不宜过饱,睡前不吃东西,避免高脂饮食,戒烟酒等。
2. 西医治疗
主要包括药物、内镜和手术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大部分患者经规范治疗可以较好控制症状。胃食管反流病的常用治疗药物为抑酸药,质子泵抑制剂为首选药物,疗程至少8周。除此之外,胃肠动力药也能改善食管蠕动功能,促进胃排空,达到减少反流的效果。如反复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病情反复发作者,可考虑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
3. 中医治疗
中医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较早,诊治经验丰富而疗效显著,认为多与肝、脾、胃相关,病机特点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肝主疏泄,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的作用,情志活动的异常往往会对此产生影响。“怒伤肝”,如情绪愤怒,导致肝气升发太过,肝气上逆,甚至肝阳上亢;而郁郁寡欢,情志不舒则又导致肝气郁滞,横逆犯脾胃,出现反酸、烧心、嗳气等症状。另外,饮食不当或年长久病又会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失调,升降失衡。中医药在论治本病、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强调肝脾和肝胃的关系。
四、胃食管反流病患者
如何自我管理预防复发
调整生活及饮食方式
不良生活习惯及不当饮食均会诱发反流症状,因此积极调节和合理改变生活方式对防止疾病反复发作至关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控制体重
超重或者肥胖可使腹压增加,尤其是腹型肥胖,腹压增加后会加重反流症状,所以积极减重是非常必要的。
除此之外,一些导致腹压增加的其他因素,如经常穿紧身衣、腰带过紧、反复弯腰、屈曲等,也应适当注意纠正。必要时可适当抬高床头,或采取左侧卧位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反流的发生。
2、戒烟戒酒
烟酒均为反流的重要诱发因素,摄入量越大,反流发生率越高,所以,积极戒烟酒是控制反流反复发作的有效方法。
3、合理饮食
许多食物和饮料会加重反流,应尽量避免或减少食用,如辛辣或酸性食物、高脂饮食、巧克力、咖啡、浓茶、糯米、红薯和碳酸饮料等。
现在胃食管反流在年轻人中发病率逐渐增高,也与饮食习惯有关,日常大量摄取快餐、咖啡、奶茶、甜食等,均是危险因素。注意均衡饮食,细嚼慢咽,勿一餐进食过饱,切忌暴饮暴食,睡前3小时最好避免进食,餐后也不宜立即平躺,应适当活动。另外,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高纤维饮食等则可帮助改善反流。
识别心身因素,保持情绪稳定
胃食管反流病与精神心理因素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高度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诱发或加重疾病,因此,患者平时需要注意情志调护,避免精神刺激,维持心态平衡,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做到劳逸结合,如不改善可寻求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