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贵州民族大学的成立和这段历史有关

2024-08-30 10:03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重点剧目、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走向大西南》8月23日晚在CCTV-1黄金时段开播。该剧通过鲜活的人物形象、写实的手法,集中展现了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同志率部解放大西南,领导政权建设,推动西南地区实现翻天覆地变化的历程。

电视剧《走进大西南》生动再现了20世纪中期中国西南地区的历史变迁,将我们再次带回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贵阳:大西南首座解放的省会城市

在中国的解放历史过程中,贵阳市作为大西南地区首座解放的省会城市,标志着解放战争中一个重要的战略胜利,不仅使整个贵州的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为大西南地区的全面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1949年9月3日,二野五兵团第16军46师136团从江西广丰出发,向大西南进军

1949年11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七军、第九军相继向贵阳市进攻。经过激烈的战斗,11月15日清晨,解放军顺利进入贵阳城。随着贵阳的解放,整个贵州的解放事业迅速推进。贵州作为西南地区蒋介石负隅顽抗的最后一道防线,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解放贵州就等于在大西南防线上打开了一个口子,是解放大西南的关键。

贵阳各族群众夹道欢迎解放军入城

贵阳的解放之所以如此重要,离不开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作为贵州的省会,贵阳不仅是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更是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贵阳的解放直接影响了大西南腹地的解放进程,同时也为西南地区的全面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16军46师136团参加入城式

贵阳,作为贵州省的省会城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进入明清时代,贵阳逐步确立了其在西南地区的商贸中心地位,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贵阳也成为西南交通战略枢纽和军事要地。

贵州民族大学的成立:教育发展的历史性里程碑

1949年后,各个社会领域迅速发展,教育领域尤为显著。1950年初,省政府派人到重庆向西南军政委员会主管民族事务的王维舟同志请示汇报,经西南军政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研究,同意成立贵州民族学院,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民族干部和专业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经过几个月的筹备,选定贵阳市普陀路一所教会学校——贵阳程万中学作为临时校址,1951年,贵州民族学院(2012年更名为贵州民族大学)正式成立。这标志着贵州省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51年贵州民族学院开学典礼合影

贵州民族学院70年代校园

贵阳及其周边地区是多民族聚居之地,贵州民族大学的成立在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融合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贵州省唯一以民族教育为特色的高等院校,贵州民族大学自创立以来便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具备民族特色的专门人才的重任,在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同时,注重通识教育与多学科发展的结合。

2012年3月,经由国家教育部批复,贵州民族学院更名为贵州民族大学。至今,贵州民族大学已建校73年,在这期间,它秉持着建校初心,不断为贵州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培养输送了16万余名各级各类人才,为贵州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回顾历史 走向未来

贵阳依托大数据和高新技术,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致力于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科技创新的示范城市。同时,贵州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努力有目共睹的。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为贵州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尤其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贵州已经走在了前列。

七十余载风雨兼程,在历史的长河中,贵州不断奋进,新征程中不断前行,各级政府不断努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而在未来的征途中,贵州也将继续迈步向前,用创新和发展谱写新的辉煌篇章,拥抱更美好的明天!

实习生侯天卫对文稿亦有贡献

资料来源:

动静微信公众号

贵州民族大学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