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啦!大学生一定要学会这五招
终于开学了
从明天开始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加油!加油!
等等,老爸好像还没给我学费
所以,下面是
交学费的故事
2019年,女孩考上了XX大学
收到录取通知书后
在外打工的父亲给女孩转来了学费和生活费
第二天
女孩突然接到陌生男子的电话
对方说是她的班主任
女孩询问对方姓名后
就准备去银行汇款
大堂经理:您好,请问对方是您的家人吗?
女 孩:不是,他说他是我的大学班主任,叫我把学费转给他,但我还没去学校报到。
大堂经理:那您确定收款人姓名是您班主任的名字吗?
女 孩:我不知道,他只叫我尽快将学费转过去。
大堂经理:我怀疑你可能遇到了电信诈骗,我们还是先和学校确认一下吧。
最终,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女孩与学校取得了联系,学校明确告诉女孩没有转账缴纳学费这一说法。
女孩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差点掉入了电信诈骗的陷阱。
那些令人遗憾、愤怒的故事!
2016年8月,山东一名18岁的女孩在刚刚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接到诈骗电话,结果被骗走全部学费9900元,女孩伤心欲绝,最终在回家路上心脏骤停猝死。同年,一名广东女大学生被骗9800元后,选择跳海身亡。而在此之前,一帮电信诈骗团伙对一名甘肃老师实施诈骗,将其多年积攒、准备买房的23万元全部骗走,老师最后由于难以承受打击选择上吊自杀……
电信诈骗年年有,层出不穷,且背后的技术和手段不断变化,从以前的简单拦截短信软件,到如今的由许多独立模块共同组成的诈骗系统,加上网络信息平台存在的各种技术漏洞,使得电信诈骗犯罪越来越频繁,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很容易成为电信诈骗的目标。
下面,工商银行教您如何警惕校园电信诈骗
01
“新生群”诈骗
新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便迫不及待地想寻找自己的组织,想要加入各种新生群组。往往犯罪分子便会利用这一点潜伏在新生群或者创建虚假的新生群,在里面充当角色实施诈骗。这时请同学们在加群之前,一定要先与学校进行核实“新生群”的真实性,如若发现不正规的群请立马退出并向公安机关、学校或者官方平台进行举报。
02
“校园贷”诈骗
新生进入校园后,会受到各种消费刺激,但是毕竟经济水平有限,在面对各种诱惑前,一定要“量力而行”,不攀比、不盲目追崇,一定要远离"校园贷",同时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以免被他人盗用。
03
“手机卡”诈骗
进入校园,特别是在异地求学的新生,难免需要办理一张当地的手机卡,经常会有许多通讯公司在校园内办理手机卡业务。但有一些非正规渠道的商家会滥竽充数,他们通常以低价的方式销售手机卡,并贩卖办卡人的信息,一旦办理了这种手机卡,可能会经常接到诈骗电话和垃圾短信,稍有不慎,就会陷入诈骗陷阱。
04
“兼职刷单”诈骗
诈骗分子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足不出户、工资日结、月赚万元”的网络兼职、网店刷单等诈骗广告,诱骗高校学生加入,骗取钱财。对此,大学生兼职应选择正规的公司或中介平台,签订正规的劳务合同,任何要求垫资的兼职都可能是诈骗。
05
“网络购物”诈骗
大学生是网络购物的主要群体,犯罪分子通过发布低价商品信息,诱骗买家与其联系,一旦上钩,便以缴纳定金、手续费等方式,骗取买家钱财。或者发送新链接将买家转移到预先设计好的虚假网站上进行交易,盗取买家信息实施诈骗。网购商品要使用比较安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交易,不要直接点短信或链接网址,以确保资金安全。
TIPS
防范电信诈骗小技巧
在遭遇电信诈骗后,应尽快做到以下三步:一是准确记录骗子的账号、账户姓名;二是尽快拨打110或者到最近的公安机关报案;三是及时准确将骗子的账号和账户姓名提供给民警,由公安机关进行紧急止付。
“六不”
在不确认事实前,做到不轻信、不汇款、不透漏、不扫码、不点击链接、不接听转接电话。
“三问”
遇到可疑情况,主动问当地警察、主动问银行、主动问当事人。
“七个习惯”
保护好个人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保管好不用的复印件、睡眠卡、交易流水信息。
网上银行操作时,最好手工输入银行官方网址,防止登录钓鱼网站。
不随意链接不明公共wifi进行网上银行、支付账户操作。
输入密码时,用手遮挡。
密码要设置得相对复杂、独立,避免过于简单,避免与其他密码相同,定期更换。
开通账户动账通知短信,一旦发现账户资金有异常变动,立刻冻结或挂失。
单独设立小额独立银行账户,用于日常网上购物、消费。
新来的各位同学
赶紧抄笔记
远离校园电信诈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