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打造宜居康养田园城

新华社移动端 | 2021-05-22 16:55

惠水县城风光 谌灵 摄

时下,漫步在惠水县城,街道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绽放,公园广场布局均衡、功能完善,城市环境干净整洁、文明出行蔚然成风……不论是南来北往的过客,还是久居于此的市民,都被这里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生活环境深深吸引,置身于此,仿佛生活在一个原生态的公园里。

新阶段,惠水迎来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惠水县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宜居康养田园城,让城乡的山水底色更绿、更清,让百姓的生活环境更舒适、更幸福。

整合优势资源 强化顶层设计

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会议提出,贵州“十四五”时期将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近期,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在“强省会”战略的格局中,贵阳贵安融合使发展重心逐步南移,惠水将是贵阳中轴贯通、两翼协同的重要拓展区,在环贵阳经济带格局中,惠水将是黔南环贵阳发展的新突破口,这为惠水新型城镇化迎来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

惠水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田园生态城”

惠水资源禀赋条件好,战略区位优,交通路网发达。高速公路有贵惠高速、都香高速、惠兴高速和即将规划建设的贵阳新四环;快速通道有贵惠快速通道、212国道等。人口多,体量较大,类型较多。2020年全县总人口约51万人,近年来保持平稳增长。土地开发成本较低,可拓展空间较大。惠水土地开发成本约为贵阳的30%—40%左右,与贵阳毗邻区域有3万余亩土地资源。惠水与贵阳贵安产业耦合度高,有延链补链的发展基础。惠水的主导产业生态特色食品、装备制造及特色轻工、乡村旅游、休闲康养、大数据等产业类型与我州及贵阳市、贵安新区等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导向保持一致,契合度高。

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惠水坚持以城乡融合、产城融合助推中心城区形成一体化空间格局,以生态特色食品加工、先进装备制造、大学生创业就业、环贵阳居家康养为突破口,实现综合实力全面提升,知名度吸引力全面增强,城市功能品质全面优化,宜居宜业全面发展,力争位于全省Ⅰ级小城市前列。

“十四五”时期,惠水将协同花溪、贵安等周边发展,整合自身优势资源,围绕面向都市圈主导产业配套、面向都市圈市民健康服务、面向大学生群体创业就业三大主攻方向,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打造宜居康养田园城、特色食品聚集区,确保2025年县城区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5%以上,全县城镇常住人口达30万以上,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0亿元以上。

拓宽发展路径 激发创新活力

惠水积极融入“强省会”和“环贵阳经济带”发展战略。依托在黔中城市群中核心区位和贵阳“四环”建设契机,以中心城区为龙头,加强规划衔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全面融入贵阳的态势。坚持交通融入。打通数博大道;提升212国道和贵惠大道;建设田园南路延伸段;争取贵阳轨道交通延伸至惠水;支持贵罗铁路建设。坚持产业融入。在工业上实现产业互动发展、在农业上实现产品保供、在服务业上实现优势互补。坚持政策融入。在教育资源上互认学籍,在社保、医保、养老方面建立互认机制、报销机制、结算机制,在公共服务方面共享共认。坚持生态融入。共同谋划申报涟江河流域综合治理,实现生态环境共治共享。

黔山田园梦,惠水好花红 谌灵摄

围绕产城融合做活城镇经济。一是推动工业经济倍增。优化园区布局:引进重大项目,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土地和标准化厂房利用效率;聚焦重点产业,做大做强生态特色食品、先进装备制造等首位产业,壮大新型建材、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确保2025年工业总产值达400亿元、规上企业达220家以上(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5家)、规模工业增加值达85亿元以上、工业税收突破8亿元以上。二是推动消费和服务经济倍增。培育城镇商圈,高标准建设城市商业综合体,推动特色商业步行街升级改造,培育小城镇生活圈;强化平台发展,采用市场化运营方式推动百鸟河小镇发展;助力高校建设,加快商务学院、科技学院转设,盛华学院升本,积极引进护理学院落地;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环贵阳居家康养、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确保市场主体达3万户以上,高校师生达5万人以上。

以增强吸纳力为手段,加快人口聚集。围绕“到2025年县城区人口达到30万人、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5%”的目标,力争5年新增11万人左右。主要途径是:区划调整,将好花红镇、经开区新增纳入城区人口4.5万人左右;人口自然增长新增1万人左右;居家康养,吸引服务人口迁入新增0.5万人左右;吸引大学生创业就业1.5万人左右;通过乡村义务教育向县城集中、高校办学扩招等方式新增2万人左右;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城及农民进城1.5万人左右。

加强城市运营管理。一是抓好城镇更新行动,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实施城镇更新行动,围绕将城区变景区的目标,疏老城扩新城,优化公共服务。扎实推进“三改”,完成城镇老旧小区55个3673户、棚户区2000户改造,全面完成背街小巷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围绕城北新区布局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推动老城区部分服务功能转移。加强城镇规划管控,依法依规开展“控违、控高、控风貌、控容积率”,加强“两违”治理,提升环境品质,改善人居环境。二是抓好城市治理建设,不断提高治理水平。加强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城市服务管理“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加快城镇精细化管理,健全设施信息档案,强化水域整治,完善交通配套。加快智慧城镇建设,开展线上生活服务,构建城市管理“一张图”。加强城镇法制化建设,完善社区法制化管理机制,提升全民法治素养,创建平安社区。加强文明城镇建设,动员全民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三是抓好城市运营建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围绕“投、融、建、管、营、运”推进城市建设运营市场化,强化项目建设管理,加大服务企业力度,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强化要素保障 推动高质量发展

强化规划引领,主动融入“强省会”战略。惠水将积极与贵阳、贵安、安顺等相关规划加强衔接协调,做好规划编制与项目谋划,促进区域合作共享共认,推动落实相关政策。

百鸟河数字小镇俯瞰图

强化企业服务,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法制化、市场化手段,强化经营城市,加大服务企业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招商引资,对新模式、新业态、新项目,强化项目包装推荐,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开发建设。

强化资金筹措,加大要素保障。积极对上争资争项,紧盯国家、省州政策投向,加强项目谋划,积极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省级“四化”基金、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强力推动县内国有平台公司转型,加强与央企国企、省州国企业公司及社会资本合作,共同开发毗邻贵阳区域3万余亩土地,切实解决好投资问题和防止新增政府债务问题。

强化组织保障,快速有序推进。完善组织保障体系,加强对全县新型城镇化统筹调度和推进实施,制定五年总体实施方案,分年度落实具体行动方案,形成事项化、清单化、项目化的推动落实机制。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惠水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把城镇化作为惠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瞄准目标持之以恒,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奋力谱写新时代惠水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