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卫:《阳明赋》
编者按:王阳明(1472-1529年)在贵州修文“龙场悟道”,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的一声惊雷。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形成了“心外无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一系列思想命题。阳明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不仅能体现中国文化原创性思想发展,还远播韩国、日本等东亚地区以及欧美,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与思想对话的重要内容。
2011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视察贵州大学,在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勉学堂参加“我读《大学》——以‘五四精神’解读‘修齐治平’的当代价值”师生读书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提出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希望广大青年以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王阳明等先贤为榜样,立志、磨炼、成才,争做中华民族的脊梁。
2022年,时值王阳明诞辰550周年、贵州大学建校120周年、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建院20周年。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报告多处论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等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成为坚定中华文化自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涵。
贵州修文“中国阳明文化园”《阳明赋》石刻
王晓卫教授应邀在贵阳孔学堂主讲“由《阳明赋》认识王阳明”公益讲座(图片来源:贵阳孔学堂)
《阳明赋》
作者: 贵州大学 王晓卫
律赋 以“知行合一,悟道龙场”为韵
若夫天垂彩象,地献清姿,瑞云所降,圣哲爰移。五岁名讳改,师椿庭以成诵;六年才华彰,瞰碧水而赋诗。随祖北上,逐胡儿娴骑射;旋身南归,研兵法辨险夷。广信访贤,娄谅高谈格物穷理;京城交友,甘泉互励崇明自持。壮为进士,上疏陈边务;身入灵山,辞道究须弥。归本孔孟,喜千川沐皓月;纵心峰峦,观万绿呈新知。
武宗诞肆,刘瑾专横。顾命罢官而归宅,直言获罪以解京。主事一怒,抗疏以陈政见;阉官三淫,矫旨而杖朝英。身陷圜土,所忧不在家室;意存仁人,其想惟馀春明。贬谪路上,宦竖追踪以刺客;隐居山中,钱塘诈死而榛荆。耿耿复耿耿,行行重行行。
履险朞年,承艰伏腊。敝屣千穿,鹑衣百衲。驿废房坍,风啼雨泣。仆夫染病赴黄泉,傲骨凌峰如石塔。龙冈得阳明小洞天,岩壁观月影生珠蛤。何陋轩前,感夷民之善良;向阳屋内,吟易礼以振乏。念圣人若处此,山水竞融;思吾性当横空,古今冥合。
彼酿如蜜,其来若溢:一夕大悟,踊跃颠狂;三餐稍停,悠然纵佚。格物致知,何必外求;修身养性,务须思壹。蹇以反身,艰而扶质。学动流官,名闻隐逸。元亨、蒋信,自远而来;宗鲁、伯元,传心以帙。孙淮海闻而私淑,马内江仰以撰述。易赞百千,难陈万一。
别黔省之群山,巡庐陵之古渡。留教化于清江,寄真情于碧树。半年清理交通驿传,一县推行保甲制度。旋诛阉官,再理吏务。蓟北二年,学友云聚,论朱陆之异同;南京四载,门人雁行,观鸟鱼之游驻。载静载玄,何思何虑,天理攸存,地文致悟。
贵州大学退休教授、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贵州省古典文学学会前会长、贵州省首届教学名师王晓卫教授(图片来源:贵阳孔学堂)
南赣挥鞭,帽山破堡。恨大户所侵,悲贫家攸懆。知山贼易平,叹魔心难讨。立十家牌法,冀督山民;修千字乡规,思行凤藻。桶冈风清,漳州月好。僻地无杀戮之烟,赣南有朝暾之杲。及至宁王叛乱,告变吉安;义旅悄然,直下鄱灏。生擒宸濠,艺震北皁。百死千难降孤身,三光万峰呈妙道。
西行正德,南面世宗。父丧而滞乡里,山青以依岩松。小人多谤言,终成学禁;君子少烦恼,渐藻心胸。王艮倔强以心服,德洪纷争而礼恭。观智慧所包,似流水归碧海;致良知之悟,如暖阳破严冬。至于车到八寨,意浮千峰:处夷良法,攻心为上;防患妙方,办学继踪。天泉桥留四句教,桂北道听三更蛩。山来苦雨,海去神龙。
于是京师致谤,路衢飞霜。桂萼起擅离之议,嘉靖停世袭之常。私祀遍四海,神追在八荒。彰文扬武,内圣外王。肝肠自信终如铁,绝学亲传永贻芳。玩易窝前,叹精微而惊哲士;陆广水畔,因简易以启田郎。或入堂奥,抑窥门墙。登山情满,瞰海意长。天高月明,时时可瞻文成之像;地润花放,处处皆是众妙之场。
王晓卫教授手书《阳明赋》(图片来源:贵阳孔学堂)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阳明文化石刻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所主办《阳明学刊》
来源: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