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站,贵州|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的精彩点评⑤
12月16日,纪录片《这一站,贵州》研讨会暨第二季发布会在京举行,多位专家学者被节目中精美的画面和朴实的故事所打动,纷纷对节目给予了高度评价。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博导 田维钢
优秀纪录片公认的标准:主流人物,影像故事,思考当下,思考社会。而《这一站,贵州》(第一季)正符合这样的标准。片中的人物不是小人物,是和我们在座的每个人一样,是社会的最主流的人物。这个片子我看到了天地,看到了人和自然、人和文明的和谐共处;我看到了众生,看到了贵州各行各业普通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我还看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这就是我所说的好纪录片的标准:思考当下,思考社会。
田维钢认为,看一个片子,不管是影像也好,故事也好,人物也好,一定要让观众产生期待。《这一站,贵州》在影像上已经非常极致,人物也选得很有特点,如果能更注重在叙事的张力,效果就会更好。把一些看点放大,在内容中让人集中思考一个关于社会、关于命运的一个问题,让我们随着影像、随着人物、随着故事来探索,这样观众对整个节目就是一种积极的互动关系。
希望在接下来的一季里,可以把贵州好的故事做得更符合年轻人,更符合网感,更符合移动端,更符合社交化,结合更多热点,实现融媒体全网传播,打造出一个真正的IP品牌。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广播影视研究中心副主任、纪录片《中国医生》总导演 张建珍
《这一站,贵州》以小人物小事件为切口的叙述性视角,代表了纪录片创作从国家趋势到个人需求的转变,是在内容生产方面的重大突破之一。节目有着真诚细腻富有感染力的叙事风格,在影像呈现、艺术表现上也有着鲜明特色,希望第二季加强国际传播、融媒体传播来取得更高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