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学校开始落实“晚放学”,校外培训的“虚火”降了吗?
晚放学可降校外培训虚火?“双减”阶段课后延时服务调查(上)
近期围绕“在校时长”热议不断。高关注度的背后,直观体现了家长苦“三点半”放学久矣的诉求,更折射出缩减在校时长导致总体教育负担增加这一痛点。针对此,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推动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全覆盖,时间安排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切实解决家长接学生困难问题。由此,义务教育进入减少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阶段。但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课后延时服务仍有“雷点”需要解决。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的小学全面开启“三点半课后服务”,设有多种课程供学生选择
家长一边喊着受不了,一边却又不报名
长期以来,校内减校外增、提前放学提前补受人诟病。学校减少的学习时间不仅没能减少负担,反而变相增加了家庭教育支出、增加了社会负担。近年来,从学界到公众都开始呼吁——“真减负就该恢复在校时长”。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深圳经过3年试点后,已推动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免费课后托管;北京顺义出台了相应政策,把中小学课后服务延长到晚上7点;南京的弹性离校已经实施了多年。
半月谈记者调查中发现,局部改革起到一定作用,却难以彻底解决“三点半”放学之苦。比如,某率先试点的省会城市,几年过去课后服务参与率一直不高,很多家长一边喊着受不了,一边却又不报名。
家长齐女士对半月谈记者说,女儿小学二年级时,学校通知“家庭确实接送困难的可课后托管”,她报名了。然后女儿回来说:“老师说,只有真的特别困难才能托管。”她跟别的家长沟通后恍然大悟。“说白了,老师们认为课后托管是加班。我们做家长的还是识趣点,我后来报了个小饭桌负责接放学,或送往下一个培训班。”
来源: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