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爱我中华》歌声背后的故事

V-FM106.2贵州都市广播 | 2019-09-21 20:23

《爱我中华》歌声背后的故事

《爱我中华》歌声背后的故事

00:00 / -

 

《爱我中华》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是为1991年在广西召开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而创作的主题曲。作曲家徐沛东在创作时考虑到本届民运会既然是在广西举办,最好要有广西风格,但也不能全是广西风格,所以在曲调上需推陈出新。比如,“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的旋律以及后面的衬词“赛罗赛罗赛罗赛”则具有一种明显的云南风格,整首歌曲显得很大气。

《爱我中华》这首歌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是因为词曲作者都有非常严格的创作理念。作曲家徐沛东说,创新的方法就是不断否定自己、忘掉过去。每次拿到一首词,首先会反复朗读,再寻找、选择适合的音乐素材。就这样,他让作品永远“保鲜”。

(作曲家 徐沛东)

而词作家乔羽的作品大多歌颂祖国和人民,歌唱美好生活,呼唤人间真情。他的作品家喻户晓,为几代人所传唱,比如这首《爱我中华》,又比如传唱至今的《难忘今宵》等。他的作品超越了时空,属于当时,也属于现在和未来。他的歌词既折射出深厚的中华文化,也记录着历史的风雨与时代的精神。

(词作家 乔羽)

《爱我中华》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多次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春晚中演唱,还被编入初中生音乐教材,并名列31首被“嫦娥一号”搭载的歌曲之中。这首歌的歌词深刻,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受全球华人所喜爱。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重温这首经典老歌!


70年,70首歌曲,70个记忆,记录着民族复兴的脚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歌声背后的故事。V-FM106.2贵州都市广播主持人刘畅,带你听见歌声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