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协作|惠州市“组团式”医疗帮扶团队迅速进入状态 创建“3335”工作法 提升帮扶地医疗水平

贵州广播电视台三农事业部 | 2022-09-27 14:19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惠州三院”)对口帮扶册亨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册亨医院”)。按照要求,两地党委政府制定帮扶三年行动方案,着力打造“思想过硬、医术精湛、管理一流、群众满意”的惠州医疗专家团队,按照“三三三五”工作法,加快提高册亨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

一、实行“三个引领”推动组团帮扶走深走实。两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截至目前,互动交流9次,听取汇报18次,解决问题40余个,落实协作帮扶资金257万元。一是党建引领。实行党委领导下院长负责制,成立惠州三院驻册医疗队(以下简称“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制定《院临时党支部加强党建工作的整体推进方案》《医疗队队员管理纪律规定》《离黔返惠申请表》,每两周召开临时党支部会议并落实“三会一课”,目前,已召开临时支部会7次。要求医疗队全体成员公布联系方式,随时接听处理群众需求。二是名医引领。制定《驻册亨县人民医院博士名医工作站工作方案》,成立博士名医工作站,要求博士名医每2个月进站1次,开展全方位指导。截至目前,武明鑫博士团队已按要求2次进站开展工作。同时,积极推动李雪松博士团队、王豪副院长名医团队、肖纯博士团队、廖锐专家团队、胃肠镜检查专家团队等相继进站。三是人才引领。在去年选派7名骨干医生的基础上,惠州三院今年选派5名骨干医生进驻册亨县院,其中戴思平挂任院长,4人挂任科室主任。采取“师傅带徒弟”“团队带团队”方式,建立教学查房、教学病例讨论制度,指导科室申报课题立项等,努力实现“带一个、成一个、出一群”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累计带教181人(其中培养技术骨干42人),技术示教691次,开展24项新技术项目。派驻专家累计开展学术培训和专科培训185培训次数、培训3153人次。同时,引进专家人才2人,选派24名专业技术骨干到惠州三院进修专科学习。

二、实行“三种模式”推动学科建设提质升级。一是“强强联合”模式。通过在两家医院学科结构中比较,属于“强”的学科,实行“强强”全方位联合,发挥各自的优势、特色,重点打造成医院龙头学科。目前,已完成整合创伤骨科及关节骨科成立了骨科医学中心,规划2024年底创建成为贵州省级重点专科(2021年通过省级重点专科立项)。二是“本土升级”模式。针对当地医院专家条件相对较好、技术比较全面,依托自有资源也能得到一定发展的学科,加大支撑投入,发挥优势,实现提档升级。如,通过“银龄”计划引进了2位医生,其中黔西南州人民医院原心内科主任陈刚担任心内科主任,开展心脏介入手术、射频消融手术,平均每月手术量30台;引进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原泌尿外科主任黄彬担任泌尿外科主任,8月份即开展黔西南州第一例前列腺癌肿瘤电切术。三是“从无到有”模式。针对医院未建制但当地群众就医需求大的学科,通过惠州三院派驻帮扶专家设立病区,开设专科,实现大病不出县,老百姓切实得到实惠。如,组建神经外科,目前已经开设22张床,年收治住院病人数500人次。

三、实行“三项改革”推动医院管理有力有效。一是建立医院运营管理体系。建立医院运营绩效指标监测体系,实行每周通报床位使用率、每月快报、不定期报表监测等,做到预算、执行、结果全监测,提升医院运营效率和运营结果。二是完善规范医院财务管理。借鉴先进医院财务管理经验,修订财务管理制度22项,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严格控制成本支出,规范全院经济运行。三是全面推动薪酬制度改革。制定《册亨县人民医院关于薪酬制度改革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册亨县人民医院绩效改革整体推进方案》等,出台随访制度、介入手术、胸痛中心建设、新技术开展、下乡拓展等5个绩效激励方案,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得,调动全院员工积极性。

四、实行“五项活动”推动健康册亨惠民利民。一是“健康册亨·健康心”活动。加快推进册亨县胸痛中心和胸痛救治单元建设,使册亨县胸痛患者能够就近及时规范的得到救治。二是“健康册亨·健康行”活动。邀请惠州三院骨科武明鑫博士团队来册亨开展“健康行”活动,对患者住院经医保报销后的自费部分,通过募集社会资金、政府支持给予资助。截至目前,已经开展并资助4例高难度手术。三是“健康册亨·健康明”活动。册亨县每年约有200例白内障患者,但目前册亨县院无法开展该手术。医疗队积极邀请惠州三院眼科廖锐眼科团队到册亨集中施行白内障手术。截至目前,已经预约20名拟开展手术的白内障患者。四是“健康册亨·健康听”活动。计划在册亨县募集患者,集中送到惠州三院施行手术,让失聪患者得到及时治疗。五是“健康册亨·胃健康·肠治久安”活动。凡是到册亨县院开展体检的公职人员,赠送胃肠镜检查,并邀请健康体检专家到册提供体检结果的健康分析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