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真大塘村 | 旅游兴 山村变
远眺道真县洛龙镇大塘村,空山幽明、分外秀丽。
道真县洛龙镇大塘村
步入大塘村新村,道路干净整洁,房屋整齐排列。房前屋后,五彩的苗木花草装扮其间,运动广场、休闲步道、花坛、栅栏、客栈牌组成的各式小景,古朴典雅。街道上,游客三三两两闲逛,房屋内,游客与村民拉着家常。
道真县洛龙镇大塘村干净整洁的道路
近年来,大塘村立足良好的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大胆尝试、积极探索,把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构筑集生态观光、餐饮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体系,有效带动了大塘村经济发展。
“美了村庄富了民,村容村貌大幅提升,群众收入也不断提高。”在村工作了十几年的副主任杨本容这样感慨乡村旅游为大塘带来的改变。
旅游兴 村庄变美
“早年的大塘村,群众思想落后、交通条件差、脏乱差现象突出。村所在地当时都是土路,下雨天深一脚浅一脚全是泥。如今,家家都建了小洋房,修了卫生间,垃圾、污水全部得到了有效处置,村庄美化了不少。”杨本容说。
道真县洛龙镇大塘村广场
近年来,大塘村不断完善水、电、路、房、讯等硬件设施,配套了卫生室、超市、广场、公厕、快递站、金融服务站。同时,成立乡村旅游协会,强化旅游服务,旅游“回头客”占很大比例。
“大塘街道干净、房屋整洁、空气清新。早上逛马路,下午跳广场舞,朋友圈里的朋友都为这个地方点赞,还说明年要跟我一起过来避暑。”天津游客王华荣连连夸赞。
旅游兴 产业变旺
洛党参是“药食同用”植物,是道真独有的地道中药材。与潞党参、纹党参齐名,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农特产品。
“今年是种植洛党参的第四年,旅游旺季这两个月,就能卖出2000多斤。”谢思莲头顶骄阳,锄落参起,鲜参散发出独特的清香。
道真县洛龙镇大塘村村民劳作场景
四年前,外出回乡的谢思莲在游客食用需求中嗅到“商机”,试种了2亩洛党参。“最开始不好卖,很多人吃不惯也不了解。”
洛党参
慢慢的,党参高药用价值被注重养生的人群接受,党参也便成为他们口碑相传的食物。
“味道非常好,每年除了在这里避暑食用,还要帮亲戚朋友带购回重庆。”重庆客人对洛党参的认可,坚定了谢思莲种植洛党参的念头,把种植面积发展到了8亩。
糯玉米
除了洛党参,甜糯玉米也是重庆游客的香饽饽。由于海拔较高,这个季节鲜嫩味甜的糯玉米刚好成熟。“他们喜欢吃糯苞谷,基本都卖给重庆游客。”刘德禄3天就卖了400多斤,实现了玉米售卖开门红。
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全村群众自发种植商品蔬菜600余亩、中药材400余亩,年均出售土鸡等家禽10000多羽。
旅游兴 百姓变富
距村委50米处,“大塘土鸡发源地,陈家土鸡店”门店掩映在雪松下,休闲椅在门前整齐排列,游客悠闲的玩耍着手机。院内,老板娘刘小容正准备着游客们的晚餐。
刘小容准备游客们的晚餐
“土鸡”是大塘的餐饮特色,大塘乡村旅游也因此而兴。而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土鸡行业的发展。
“最忙的时候,这四张桌子要摆五轮。”刘小容2001年开始办餐馆。20年来,她家不断完善游客娱乐设施,每天变着花样的更新菜谱,受到游客一致好评。
“来大塘避暑的游客,不仅享受大塘良好的生态,更要享受大塘村民追赶时代的服务理念。”刘小容说,她依靠乡村旅游收入,让儿子完成了学业,并在南京为其买了两套房子。
刘小容是大塘乡村旅游的一个典型代表。近年来,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大塘乡村客栈、农家旅馆已从最初的34家发展到116家,游客接待能力从300人扩大到了2500人左右,实现年均旅游综合收入1000万余元。
如今,乡村旅游让大塘村民靠念“旅游经”致富,吃“旅游饭”增收,成为当地村民致富增收最实在的产业。(作者:韦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