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在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得佳绩
7月23日,贵州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闭幕,这次大赛,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赛队员共收获6枚金牌、2枚银牌、4枚铜牌、10个优胜奖。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潘荣为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获金牌选手张秘宇颁奖
贵州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是贵州首次举办的全省性综合性职业技能大赛,是贵州省有史以来赛事规格最高、竞技项目最多、参赛规模最大、竞技水平最高、社会影响力最广泛的职业技能大赛。
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程晓慧在赛后表示,此次技能大赛对参赛选手来说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提升技能的机会,通过比赛达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的目的。学院将以此次大赛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岗、课、赛、证融合,发挥双证书示范院校的带头作用,勉励青年学子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达到技能就业、技能报国的目标。
每一块奖牌背后都饱含着艰辛的汗水与付出。让我们来一起聆听学院金牌选手们的故事,感受他们体现出来的工匠精神。
用心专注——
连续4小时接完90多根线
可再生能源赛项金牌获得者:张秘宇
“张秘宇身材瘦削,个头并不高,当初选拔参赛选手时,他并不起眼。没想到和他一起来的参赛选手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坚持训练,只有他坚持了下来,最后拿了金牌!”指导老师王宽方说。
张秘宇是该院输配电专业202班学生,2021年6月底被选中参加贵州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可再生能源赛项。王宽方老师指导他学习PLC编程。
可再生能源赛项要求参赛选手会按照图纸要求熟练完成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系统接线,运用PLC编程操纵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控制系统,并学会排查系统故障。
“最初就是对PLC编程感兴趣,后来看到自己能操控系统发电,觉得很有成就感!”张秘宇说。备赛为期一年,训练十分枯燥,从接线到编程再到故障排查下来通常需要7个多小时,其中光是接线就要花费4个小时,接线期间不能中断。
备赛期间,张秘宇几乎泡在实训室里,每天早出晚归。现在他自豪地说自己能在3个半小时内没有差错接完90根线,动手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正蓬勃发展,他希望练就过硬本领,进入新能源相关领域工作。
▲张秘宇在比赛中
▲指导教师王宽方和张秘宇颁奖现场合影
严谨细致——
与寂寞孤独为伴 我愿当一名“孤勇者”
水处理技术赛项金牌获得者:郭磊
在絮凝实验比赛模块,要求参赛选手用化学试剂分离沉淀浑浊原水中的杂质,让水质变清澈,选取试剂量的多少需要精确把控。用混凝棒搅拌混合液的速度和时间也需要选手们根据情况适时调整。絮凝实验做得好的选手,往往在赛前经过无数次演练,在反复失败后总结经验才得以成功。
“每天从早到晚我都在实训室训练,对着冷冰冰的设备,那种内心的寂寞和孤独相信只有走过的人才会明白。面对困难和压力我想过放弃,但我知道只有坚持下来才有可能成功。”赛后,郭磊回忆说,他喜欢《孤勇者》这首歌,敢于面对孤独和寂寞,向着心中的目标勇往直前。
2018年,郭磊入读该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进校后他就把三年的学习目标定为考上本科继续深造。在校期间他的成绩始终名列班级前茅,先后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和“校级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并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和校级一等奖学金。在技能大赛中,郭磊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水处理技术”中荣获个人三等奖,代表学校参加省级技能大赛“水环境治理与监测技术”中获团体一等奖,代表学校参加市级“创新创业”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经过不懈努力,他还获得了免试专升本的机会。
郭磊的指导老师李燕灵说,这次技能大赛中郭磊之所以能取得好的成绩,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外,还跟他刻苦钻研,坚持训练分不开。只有量的不断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希望他能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郭磊在比赛中
▲郭磊和指导老师李燕灵合影
淬炼心性——
苗族汉子有一双巧手
花艺赛项金牌获得者:杨胜城
杨胜城来自贵州凯里,苗族,是该院土木工程分院室内设计201班的学生。他说花艺改变了他,让他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
在没参加花艺比赛之前,杨胜城的日子是“昏昏沉沉”的。从2021年3月,他在高雅老师的动员下开始接受花艺培训,准备参加技能大赛。
学习花艺的过程中,杨胜城每天早早来到实训室,选取花卉和器皿,熟练操作各种修剪工具。指导老师高雅常常告诉他说,对每一条花茎的修剪、每一片叶子的取舍、每一个作品的造型都体现了的个人审美品位,通过花卉的搭配使用,可以形成独特的花的语言,表达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对此,杨胜城时常体会者花艺的奥妙。
在实训室,杨胜城结识了苗族学生潘定远,他们相互陪伴、相互鼓励,一起面对失败和挫折。2022年5月,当许多同学都在为毕业做准备时,杨胜城也有些分心了。高雅老师告诉他:很多时候不是纠结我该做什么?而是我在做的事能把它做好了!杨胜城听后积极调整自己的学习时间,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专心备赛。
在学院领导的关心,同伴的鼓励下,杨胜城增强信心、反复练习、完善细节,将最好的精神状态和技能都在赛场上展示出来,最终获得了金牌。赛后他立下新目标,希望获得参加国赛的资格。
▲杨胜城在比赛中
▲杨胜城(右二)和指导老师高雅(右一)
吃苦耐劳——
时长最长赛项 整日与泥沙尘土为伴
园艺赛项金牌获得者:李飞龙 胡正猛
园艺赛项是此次技能大赛中比赛时长最长的一个赛项,每个参赛队由两名选手组成。此项比赛要求参赛选手在连续3天18小时内利用沙土、石材、木料与各类植物,按照指定图纸完成砌筑、铺砖、木作、水景营造、植物造景五大施作模块的园林景观建造,将一块49平方米的空地打造成一个美丽的庭院。
比赛不仅考察选手的工程美学、施工工艺、植物种植,还要求选手懂得水电安装,对选手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此外,选手们在比赛期间要搬运50斤一袋的鹅卵石,几十斤重的树木等,非常考验选手们的体能和毅力。“比赛对测量要求十分严苛,测量误差要在2毫米以内,超过4毫米不得分。”园艺赛项副裁判长龙俊说。
备赛训练十分辛苦,砌筑需要选手们长时间跪在地下并猫着腰,李飞龙和胡正猛的膝盖和腰部都有劳损。由于园艺比赛材料又多又重,各个施工模块工艺流程复杂,两位选手天天和沙土、泥浆相伴。他们一早就开始训练,到了中午满身尘土和汗水,为了节省时间,常常原地躺下休息。
将一块空地打造成一个美丽庭院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所有的原料经过选手们的辛勤加工,最后呈现出满园春色。该院土木工程分院吴倩老师说,老师们常常以“园池勤为径,汗浇陌上花”鼓励同学们奋力拼搏。
▲李飞龙和胡正猛在比赛中
▲李飞龙(左一)胡正猛和指导老师龙俊(中)
耐心仔细——
曾入选世赛国家集训队队员指导 工匠精神代代传
油漆和装饰赛项金牌获得者:王伟
油漆和装饰赛项是世界技能大赛项目,要求选手通过油漆的方法,在建筑物和物体上进行字体、图案点缀和装饰,对建筑物和物体进行保护和维护。选手们要会读图纸,利用各种应用字体刷格板门,会使用壁纸对格板门、墙壁进行装饰,参赛时间3天,耗时18个小时。选手们要用乳胶漆在墙面上一笔一画勾勒线条,手工绘制图案。
为了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学点技术毕业以后好找工作,同时减轻家里经济负担,王伟经过选拔参加了技能大赛。他的指导老师是该院土木工程分院的马凯,马凯也曾指导过室内设计192班学生简恺。2020年12月,简恺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油漆与装饰赛项,并以优异的成绩进入该项目国家集训队。
“学到这门技术,比赛不一定要拿奖,这个手艺,入门容易,但要想精进达到一定水平还是比较难。”简恺说。参加集训队后,简恺的实力突飞猛进。2021年底结束集训返回学校后,他将自己所学倾囊教授给王伟。在马凯和简恺的指导和帮助下,王伟的技术技能也提升了不少。
为了这次比赛,王伟前后实训了50多次,每次18个小时,考验他的耐心和细心,他对这次比赛获胜很有信心。赛后,王伟总结经验说,通过这次比赛他更加重视一些细节,也为今后的比赛积累了经验。
▲王伟在比赛中
精益求精——
勤奋自律 富有创新精神
建筑信息模型赛项金牌获得者:潘欢欢
建筑信息模型指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进行建筑信息模型的创建、编辑、分析和优化的竞赛项目,选手要根据给出的图纸在电脑上进行3D建模,协调模型并校正。该院参赛选手潘欢欢能熟练运用CAD软件,在训练时善于思考和总结,不断完善每一个操作流程,力求精益求精。
“他很有礼貌,努力上进,自我约束力较强,愿意去研究一些新的东西,我每天给他安排的练习任务一丝不苟地执行。”指导老师向彤在赛后说。
潘欢欢曾就读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中职部,在2019年参加了技能赛中职组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赛项获得贵州省一等奖。赛前,每次训练结束后他都会总结自己在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准确落实每一项考点花费多少时间。在本次技能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是潘欢欢训练一年中付出了辛勤劳动的成果。
▲潘欢欢和指导老师向彤在颁奖仪式现场
此次大赛,该院银奖获得者参赛项目和名单如下:
▲王庭忠(左)和吴猛(右)赛后合影
▲龙杰在颁奖现场
此次大赛,该院铜奖获得者参赛项目和名单如下:
▲康钦海(领奖台上右一)
▲李海涛(右一)和指导老师冯和平
▲戴远航(右一)和指导老师冯和平
▲伍开聚
▲张颖
此次大赛,该院优胜奖获得者参赛项目和名单如下:
▲李贵林(图左)和王坤(图右)
▲张思遥
▲张芳雪
▲陈丽
▲李敏菊
▲何万江
▲文快
▲张侣
▲倪亚卿
▲苟曾昊楠(左三)
(来源:贵州水利水电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