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堂”穿上了“新衣裳”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5月23日,安徽省旌德县旌阳镇板桥村新风堂门口,丁仗荣站在板凳上,左手拿着墨碟,右手举着毛笔,微仰着头,正在往新风堂的白墙上书写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村部三三两两地聚集了很多围观的村民,凑近仔细一看,《商山早行》的第二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板桥”二字隐匿其中,像是丁仗荣为日后每一位经过新风堂的村民们埋下的一个文化“小彩蛋”。
5月23日上午,安徽省旌德县文联组织来自县书法家协会和美术家协会的多名文艺志愿者参加“走进板桥村,扮美新风堂”服务日活动,用书、用画给新风堂穿上新衣,妆点美丽乡村。志愿者们背着笔墨纸砚、颜料洗具,一大清早就来到了板桥村村部,丁仗荣就是其中的一员。
“今天是个特别日子。”县文联主席金新木向围观的群众介绍说,“在81年前的今天,毛主席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它标志着新文学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的文艺新时期的开始。从此,中国革命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有了自己的理论指南。为了纪念这次重要讲话,每年的5月23日被定为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日。”文艺从人民中来,也要走到人民中去。文艺志愿者服务活动就是要为基层的百姓送去文艺服务。
志愿者们各显神通,忙的不亦乐乎。围观者们看得新奇,凑着议论纷纷。在画纸上作一幅全景山水图已是不易,更别提绘在墙面上?一方面是墙壁的尺度更大,要想将所有画面都表现出来,需要考虑整个画面的比例和平衡。在墙上画风景无法打草稿、做修改,必须一笔勾勒,一气呵成。另一方面是墙面的不平整度会对画笔的滑动和笔画产生一定影响,画家还得拿捏好画面纹理和笔触效果。同时由于墙面的颜料要在短时间内接受干燥固定,画家得在短时间内完成整幅墙面的绘制。
那么,究竟要分几步才能在墙上绘好一副山水画呢?“两步。”县美术家协会的郭松喜给出了肯定答案,“第一步用墨线框定范围,第二步直接上手就行了。画了几十年的画了,还是能拿捏住的。”倒不是自夸,只见郭松喜面对白墙一挥而就,如有神助,一上午的时间就完成了整幅山水图。“这真是大师的杰作,让平平的白墙增添了文艺气息,让我们也观摩到了现场作画的魅力”,村民周花香连连夸赞。
本次志愿活动让新风堂“穿上”了四幅书法、五幅画作,为板桥村增添了一抹亮色。“新风堂是我们村移风易俗的主阵地,为村民们提供操办红白喜事的场所,每年都要举办几十场酒席,可以说是我们村人气儿最旺的地儿。这次活动,老师们用墙绘装点了我们新风堂的门面,看起来雅致多了,以后村民们肯定更愿意过来了。”板桥村工作人员丁君花高兴地说到。
新风堂功能还在不断延伸、扩展、深化。下一步,板桥村希望能将新风堂打造成为乡村振兴“加油站”、文化精品“展示厅”,在推进红白喜事简办、村集体经济发展、艺术文化建设等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来源:中新网安徽 通讯员:陈菁菁 秦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