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棒的发源地是中国

科普时报 | 2021-07-03 10:25

盛夏,骄阳似火。许多商店门口摆着一个大冰柜,里面有冰激凌、果汁、可乐、凉茶、矿泉水等。其中,因便宜实惠而得到小朋友们喜爱的莫过于冰棒,许多大人也喜欢吃它。放在嘴里慢慢地含化,会觉得凉爽甜润,止渴生津,去暑除热。

冰棒又名冰棍、棒冰、冰糕。其制作方法比较简单,一般是选择水、糖、果汁、牛奶、食用色素和香料等混合搅拌在一起,放入模具中,并在中央插入把柄冷冻成冰块,取出后包装而成。也有的是在冰棒快要冻好时,在上面淋上液体状的奶油或巧克力,以增加冰棒的口感。还有的加入熟制的绿豆、红豆、山楂等食材,制作成绿豆冰棒、红豆冰棒、山楂冰棒等,形状多为长方形和圆柱形。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冰棒最盛行的时期。每逢夏秋,会有许多小贩骑着自行车或背着冰棒箱子走街串巷叫卖。如有人买冰棒,便打开箱子,掀开里面的“小棉被”,将冰棒迅速地取出来买卖成交。一天下来,收入是可观的。但遇到天气转凉,冰棒卖不完,得送到冰棒批发点贮存起来,否则过了一夜冰棒化掉了,会亏本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冰箱的普及,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许多人经常批发几十支冰棒囤积在家里,随时随地从冰箱里取出来大快朵颐。有的人利用冰箱冷冻室,在家自己制作冰棒,甜香味的、水果味的、奶油味的、巧克力味的……随心所欲,丰富多彩。

网上有说法称,冰棒是一个叫弗兰克·埃珀森的美国人发明的。1905年,他还只是一个11岁的孩子,一天和大人一起用搅拌棒调制一种甜饮料,没想到做到一半就遗忘在门外的走廊上。第二天清晨,埃珀森发现饮料已被冻成了固体,而搅拌棒还竖直地插在上面。他好奇地拿着木棒舔了舔上面的冰,发现味道好极了,由此得到启示,于多年后申请了“冻在棒子上的冰”专利,正式将冰棒作为商业产品出售。

其实,最早发明冰棒的是中国人。《诗经·七月》云:“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这表明远在周代,人们就在隆冬季节凿取冰块,储藏在冰窖里等到夏天使用。当时还专门设有取冰用冰的官员,被称为“凌人”。《周礼·天官》记载:“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并说到了第二年春天,才将冰放入鉴中。鉴是古代的一种藏冰青铜器,在出土的战国文物中就有此物,形状有点像方鼎,内有巧妙的机械装置,中央设有一壶,可以放酒或其他食物,壶能翻转,冰就藏在里面。

迨至唐代,冰制品开始增多,每当炎夏,皇帝常将宫廷里制作的冰块赐给臣子们。白居易的《谢恩赐冰状》云:“今日奉宣旨,赐臣等冰者。伏以颁冰之仪,朝廷盛典,以其非常之物,用表特异之恩。”市场亦有许多卖冰者,记述唐代时事的《唐摭言》载:“昔蒯人为商而卖冰于市,客有苦热者将买之,蒯人自以得时,欲邀客以数倍之利;客于是怒而去,俄而其冰亦散。”

清代,中国的制冰业已相当普及。尤其是北京城,每逢夏季,许多店铺都有冰制品出售,沿街叫卖冰制品的比比皆是。《燕京岁时记》记载:“京师暑伏以后,则寒贱之子担冰吆卖,曰冰胡儿。”得硕亭的《草珠一串》也记载:“儿童门外喊冰核,莲子桃仁酒正沽。”许多学者考证,这“冰胡儿”和“冰核”就是冰棒,只是称呼不同。到了民国初年,随着制冰设备的推广,冰棒生产已成为中国的一大冷饮业,仅上海就有多家生产冰棒的工厂。

(作者:谈宜斌 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