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奔流 ——沿河构建乌江流域“五联五共”机制促进发展观察

沿河融媒体中心 | 2023-12-29 11:27

隆冬时节的清晨,乌江河面薄雾还在缭绕,土家儿女辛勤劳作的序幕,在人们匆匆忙忙的早行脚步声中徐徐拉开……乌江奔流不舍昼夜,悄无声息见证着沿江两岸一切变迁与美好。

乌江澎湃,武陵山深处的回声铿锵有力。最近,记者在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流域党委书记何明交流时得知,沿河以打造乌江流域基层党建联建“一区五走廊”党建品牌为载体,切实用好“联”的方法,扎实做好“理论联学、对策联研、发展联推、问题联改、机制联建”,强化交流对接、互学互鉴,以联求实、以联促实,做到同题共答,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理论联学 共筑思想根基

联席会议“商学”。学习是永恒的课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夯实理论基础,才能更好地运用学习所得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该县通过成立沿河乌江流域党委,抽调6名干部开展“组团式”办公,并制定印发《关于建立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流城基层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建立完善乌江流域党建联建联席会议制度,由县乌江流域党委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上级文件会议精神,推动全县20个联建党支部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达到了互学互鉴的效果。据了解,今年来已召开联席会议4场次。

专题党课“讲学”。该县紧紧围绕讲好“三堂党课”,强化县级干部带头讲、党委党组书记主动讲、基层支部书记跟进讲,搭建“党课开讲啦”“书记讲给书记听”“支部书记上讲台”等授课平台,省、市、县三级联建党支部及时到结对联系村(社区)讲授专题党课,并进行调研指导,确保做到理论学习同频共振。

“霸王谷、黎之峡景区是我们县的靓丽名片,我们要保护好景区内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要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氛围……”11月15日,沿河乌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副局长陈刚在思渠镇上庄村围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主题讲授专题党课,让在场党员明白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互惠互利的深刻道理,再走进人民群众中间开展工作,更是得心应手。

“我们的共同目标就是把党交给我们的任务完成好,结合实际把现有的资源盘活好,把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期盼的利益问题处理好。”12月12日,铜仁城交集团机关第二党支部书记杨小林在沿河自治县淇滩镇彭华村开展乌江流域基层党建联建调研座谈,同步宣讲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和市委三届六次全会精神……

据了解,截至目前,各联建支部共讲授专题党课21场次。

党性教育“听学”。沿河有着丰富的地域文化,特别是红色文化资源更具优势。该县20个试点村(社区)与上级联建党支部积极制定党性教育工作方案,依托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和土地湾革命烈士纪念碑、红三军军部、七师师部旧址等红色资源,以及挖掘整理的49个红色故事就近就便开展党性教育、聆听微党课,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共筑思想根基。

“透过一张张战场照片、一件件历史实物、一段段影像资料,能真切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成长历程和奋斗足迹。能让我们借此感悟思想伟力、汲取进步力量。”这是11月初,贵州省乌江航道管理局沿河航道段党支部与祐溪街道红旗社区党支部党员干部在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和土地湾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接受党性教育时的共同心声。

截至目前,各联建支部共开展党性教育活动20次,300多名党员接受了党性教育。

对策联研 共寻思路举措

开展一次联组会商。以调查研究为契机,各联建党支部通过召开联席会议或座谈会的形式,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发展、耕地保护、粮食安全、乌江流域党建联建等中心工作中的关键瓶颈、核心内容进行集中交流研讨,凝聚各方智慧,共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新举措。

11月2日,铜仁市委机关一支部、机关四支部深入结对联系复兴村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帮扶工作,帮助联建村党支部理清工作思路,商讨工作对策。截至目前,共开展联组会商26次,帮助解决项目盘活、产业发展、支部建设、脱贫成果巩固等实际问题57件。

组织一次联手调研。针对乌江流域党建联建共创试点工作、产业发展、集体经济等工作中的难点堵点,各联建党支部上下联动,县级层面探索市县联手共解难题有效途径;相关职能部门、重点街镇围绕重点问题,组团式推进调查研究,形成谋大局、解难题的合力。

据悉,自开展乌江流域基层党建联建共创试点工作以来,县乌江流域党委书记何明带领部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建村党支部赴重庆市酉阳县开展调研学习,持续探索“酉沿边区”共建;洪渡镇立足与重庆市双龙乡、善感乡、鹿角乡毗连的区位优势,积极探索实践“三联三互”边区共建,围绕共建一条街、共修一条路、共守一道门、共护一条河、共享一处景“六个一”推进乌江流域基层党建边区融合发展。

截至目前,各联建支部共开展调研92次,提出涉及试点工作、产业发展、集体经济积累等意见建议132条。

形成一张问题清单。各联建党支部认真梳理调研中发现的裉节难题、“三跨”问题,形成问题上下联动解决清单,县乌江流域党委及时召开联席会议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以“解决一件事”的对策举措,形成“解决一类事”的长效机制,确保以调查研究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取得实效。截至目前,省、市、县联建党支部共形成问题清单20个,集中解决31个突出问题。

发展联推 共享优势资源

践行乌江流域“先富帮后富”模式。一人富不算富,共同富才算富。2018年10月,“一片叶子”跨越山川阻隔,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黄杜村20名党员的爱心千里奔袭而来,落户中寨。五年来,这一片叶子在这方土地开花、结果,茶园从1200亩扩建至10800亩,茶园受益群众由1000余人增加到现在的3150多户14000余人。2023年实现产值1000万元,其间中寨镇采取“返租倒包”茶园模式,让166户群众参与,仅2023年“返租倒包”农户通过销售茶青、干茶等实现收入270余万元。如今,当地群众的腰包鼓了,满意度、获得感不断增强,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联农带农的步伐越发坚定。这“一片叶子”已激发了群众摒弃等、靠、要的思维,激发了群众要我发展变为我要发展的观念,激发了沿河干部群众团结奋发、敢干敢拼的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正在续写“先富帮后富”“再富一方百姓”的动人故事。

探索乌江流域“部镇联动”改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好用活各类资源,让部门的成绩单在乡镇(街道)体现,让乡镇(街道)的成绩单在人民群众的评判声中体现。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各乡镇(街道)立足发展实际,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开展排查,有针对性地制定资金、项目、人力等方面需求清单;县直部门根据乡镇(街道)需求清单,结合本部门工作职能职责,认领清单并制定对应实施方案,确保做到部门项目、资金、人力等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从而形成“乡镇吹哨、部门报道”的互联互动发展机制。以土地坳镇为试点,21个县直单位积极支持土地坳镇项目建设56个,以点促面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各乡镇(街道)共制定项目清单108个,整合项目256个,涉及资金3.15亿元。

推行乌江流域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实行公司化、实体化、职业化、长效化和制度化“五化”模式,23个乡镇全覆盖成立“村村合股联营”集体经济公司,构建以开办集体经济超市为主,发展酒店餐饮、农特产品销售等为辅的“1+N”实体发展模式。

目前,“部镇联动”改革试点土地坳镇集体经济累计收入800余万元、“白叶一号”落户地中寨镇集体经济累计收入1200余万元。

据悉,全县23家集体经济公司自开业以来,实现营业收入7200万元、利润1100万元;开办超市20家,实现营业收入2238万元、利润590万元。

问题联改 共解发展难题

抓实上下联动问题整改。坚持开门抓检视整改,各联建党支部认真梳理“问题清单”和市级反馈涉及该县问题,注重上下联动抓实问题整改。

官舟镇马脑村蛋鸡场于2020年完工投入运营,后因环保发酵罐等相关设备处理技术落后,影响附近农户居住环境等问题而关停。该镇聚焦闲置资产,积极盘活马脑村蛋鸡场,购买先进设备,采取“党组织+公司+村集体+脱贫户”的股份和租赁混合投资的新型经营模式运行。如今,养殖场存栏蛋鸡8万羽,目前已经进入产蛋期,预计年收益可达200万元。

沙子街道明星村至红花盖路段多处基础沉降、路面开裂,影响群众出行。该街道积极会同县交通局、县乡村振兴局对道路损毁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并投资70余万元修复破损道路1.23公里,有力保障了群众安全出行。

.....

截至目前,上下联动整改问题涉及该县共计73个,已整改72个,整改率98.6%。

抓细“三个在一线”。深化党旗飘在一线、堡垒筑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推行“县级干部包乡、单位包村、干部包户”机制,4005名党员干部与脱贫户结成帮扶对子,每周到村工作3天,扎实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群众满意度大提升等行动。认真学习运用“浦江经验”,深入推进“领导包案”和“带案下访”行动,36名县级领导干部明确包保27个信访件,9月以来先后下访接访78次、解决问题67个、化解信访事项30个,切实做到面对面倾听群众心声、实打实解决群众诉求。

抓牢“基层基础”。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和“铜心向党·仁心为民”为总载体,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逐村梳理问题清单,“一村一策”制定整改方案,通过先进村帮后进村、“书记讲给书记听”党课活动、乌江流域党建联建共创试点、村干部教育培训、在职党员“双报到”等措施抓实问题整改。今年来,招聘城市社区工作者专职网格员34名,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21个,推动基层强基固本,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和精细化水平。

机制联建 共促成果转化

成立沿河乌江流域党委。按程序成立沿河乌江流域党委,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乌江流域党建议事决策机制,抽调6名干部开展“组团式”办公,有效发挥协调联动作用,推动主题教育与乌江流域党建联建工作两促进、两不误。

打造“一区五走廊”品牌。印发《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推进乌江流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着力构建沿河乌江流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试验区、特色产业发展走廊、人才机制创新走廊、文旅融合体验走廊、生态治理绿色走廊、党建集成示范走廊“一区五走廊”党建综合改革品牌,推行“1+14”协同发展机制,实现乌江流经沿河14个乡镇(街道)74个村(社区)基层党建、流域治理与沿江经济同频共振、协同发展。

深化党建联建试点。制定《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流域基层党建联建结对共创工作方案》,新增15个村(社区)与30个县直部门、企业党支部开展县级共创试点打造。成功承办全省乌江流域基层党建联建共创试点工作第三次联席会议,编印了《发展党员工作100个怎么办》、拍摄了一部乌江流域党建宣传片、创作了一首乌江流域党建之歌、编撰了一本乌江流域党建专刊。

谈及如何推动乌江流域抱团发展,沿河县委负责同志表示,乌江流域文化厚重,生态资源丰富,又毗邻重庆,有率先融入成渝经济圈的区位优势。抱团打造乌江流域基层党建联建品牌,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尤为重要。该县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以赴为加快构建乌江生态经济融合区添砖加瓦,为开创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新未来再作新贡献。田海波 通讯员 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