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驻纳雍督战队:拿出200%的努力 确保100%的胜利
打赢脱贫攻坚战,已经到了最后冲刺的关键阶段,在挂牌督战纳雍县“回头看”工作中,省督战队在紧扣最后的冲刺,把脱贫群众再筛一遍,把问题再捋一遍,确保问题件件解决到位,脱贫产业支撑有力,拿出200%的努力,确保脱贫攻坚战100%的胜利。
在纳雍县羊场乡,一场责任再落实会议正在进行。全乡60多名扶贫干部,被重新划分了责任区域。从过去每人负责五家贫困户,调整为每四个人一个小组,负责一个村民组的所有居民情况排查。走访范围扩大、责任区域交叉,为的就是全面排查、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纳雍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羊场乡党委书记李劲全告诉记者,之前省市县都有督战,发现的问题有189个,虽然这些问题经过整改已经全面清理了,为了持续巩固清零成果,给干部压担子,确保这些问题整改以后不再反弹。
这一调,干部陈世举所在的小组,负责对象增加了680多户,2800多人。四名队员把任务一分,迅速开始了各自的走访。
村民张文秀去年申请到了3.5万元改造资金,破旧的小木屋换成了新房,两口子也参与了政府补助的生猪养殖项目,生活已经是大不一样。
陈世举:“现在家里有什么困难没有?”
张文秀:“都没有了。”
陈世举:“房子有什么问题没有?”
张文秀:“就是看着下雨有一点发霉。这个月下了一个多月的雨,雨水浸进来了。”
陈世举:“我们在外面看一下,看能不能修一下。就是这个位置,天气晴了我们请村里来给你帮忙维修一下。”
在乡干部开展问题排查的同时,省督战队的“回头看”也在进行。作为纳雍县贫困程度最深的乡镇,在整改问题实现动态清零后,督战队员尤其重视羊场乡的“回头看”工作。
省挂牌督战纳雍县脱贫攻坚工作督战队队员、省社科联学会部二级主任科员梁殷向记者介绍,他们入户督查会查11个方面,97个细项的内容,之所以查得这么细,是因为任何一个疏忽都会导致前面的百分努力付之东流。
纳雍县羊场乡菜子地村村民张文秀说以前这个地方水也愁,用火也愁,现在样样都不愁,样样都满意。
纳雍县羊场乡挂职干部陈世举说紧盯这些小问题小细节来做,他们抠得越细,老百姓的满意度就越高,脱贫的成效就更好一些。
在另一个乡镇董地乡,督战队员也正重点围绕产业和就业问题进行群众的再走访。
“前段时间你们返乡回来就业有点困难,然后到蛋鸡场就业,现在还稳定吗?”省驻纳雍县督战组组长、省政府督查一室主任龙朝阳询问道。
李玉全说:“稳定,都稳定的。主要就是在里面看看水,帮忙看下鸡。现在4000块钱一个月。”
2017年之前,李玉全的收入都来自打零工,收入的“不稳定”成了督战队员重点关注和帮扶的对象。这几年,家门口的产业越来越多,李玉全也在队员们的推荐下,来到了蛋鸡养殖场上班。
李玉全正在蛋鸡场里工作
纳雍县董地乡新华村村民李玉全说现在拣鸡蛋都是全自动机械化,他们就是分大小,好蛋坏蛋,在外面打杂工工资没有这高,现在收入一个月基本上够一家人生活。
李玉全告诉记者,这家养殖场,其实也和自己的生活一样,在这两年里变得越来越好。2019年,纳雍县落实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针对董地乡产业规模小、带动效应弱的问题,精选了蛋鸡养殖等五个产业,重点扶持、重点推进。
省驻纳雍县督战组副组长、省农业农村厅高级兽医师何爱飞说在督战中发现纳雍县产业发展不聚焦,产业关联度相对较弱,效益差。他们建议纳雍县,聚焦辣椒、南瓜、生态家禽、中药材5个特色产业。经过产业调整,尽管品种减少,但是规模上去了,效益十分明显。
在资金支持下,养殖场迅速扩大规模、升级设施,今年产值达到了1800多万,还办起了面条加工厂。
如今,董地乡已经培育起了多个上规模、成体系的产业链条,成为了脱贫攻坚中最有底气的实业支撑。
纳雍县董地乡党委书记罗珍玉告诉记者,之前没有大型的产业,现在有5个上规模的养牛场、蛋鸡场、食用菌大棚,产值上千万的产业就有两个,让百姓都享受了产业的红利,现在人均收入能够达到9700多块钱。
查缺补漏、巩固提升。冲刺阶段,纳雍的脱贫干部奔着问题去、向着困难攻,确保脱贫质量高、成色足。
省驻纳雍县督战组组长、省政府督查一室主任龙朝阳说他们采取联合督战的方式,深入到纳雍最贫困的乡,最贫困的村,用“显微镜”查找的方式来进一步地查找问题,通过10个月的督战发现了1193个问题,到目前全部整改销号。“我相信通过我们200%的努力,一定获得纳雍县的100%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