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旅知识趣味挑战大赛知识要点 | 康养贵州—— 康养政策(三)

文体旅事业部 | 2023-05-10 18:44

发展康养产业,贵州具有独特优势。

贵州素有“黔地无闲草,遍地皆灵药”的美誉,森林覆盖率达62%,中草药品种占全国的80%,中药大品种资源和数量均居全国第二;截至2022年底,贵州温泉(地热)类资源单体达203处,全省共有生态体育公园104个、汽车露营基地100个、体育旅游精品线路106条……

同时,贵州积极推进健康与旅游、养老、中医药、互联网、健身休闲等产业融合,将健康产业作为“健康贵州建设”五大重点之一,推动大健康与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高位嫁接、跨界融合、创新发展,加速形成全产业融合、全区域发展、全方位开放的大健康产业链。

随着新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贵州发展卫生健康事业获得更多支持。2021年省委省政府召开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大会,决定拿出近100亿元资金整体提升全省卫生健康水平,以健康医疗、健康养生、健康运动、健康宣教、健康旅游、健康食药产业发展为重点的康养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在“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品牌的加持下,贵州正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和智慧健康产业发展集聚区。这就是说,康养产业,未来将成为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新动能。

康养政策

近年来,贵州依托良好的森林生态资源,出台实施相关政策,大力发展康养产业。

01 旅游功能区差异化

《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指出,构建贵阳(贵安)、安顺“集散地+避暑度假”黔中旅游城市群。重点推进遵义“长征红色文化+名酒文化”、六盘水“避暑康养+冰雪运动”、黔西南“户外运动+度假康养”、安顺黄果树-龙宫“生态观光+度假康养”转型升级。全力推进毕节“山地旅游+度假康养”、铜仁“山地旅游+温泉康养”旅游功能区。到 2025 年,以市、县为单位,建成 15 个以上旅游目的地城市。

02 一核四区多节点

《贵州省森林康养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构建“一核四区多节点”的空间布局。一核,指黔中避暑养生核心森林康养区;四区,指黔北红城绿韵森林康养区、黔西北凉都休闲森林康养区、黔东南原生态民俗森林康养区和黔西南阳光森林康养区四个主题森林康养区;多节点,指长寿福地、洞天福地、贵州屋脊、地球彩带、温泉养生谷和世遗体验地6类重要森林康养节点。


03 中国温泉省

2018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温泉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打造“中国温泉省”的基本原则:

(1)科学保护,合理开发。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项目开发、资源承载与发展规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推动温泉旅游产业绿色、健康、持续发展。

(2)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发挥政府资源保护、规划和监督职能,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发挥国有资本、社会资本作用,引入市场运营机制,共同推动温泉旅游产业发展。

(3)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坚持增量优先、示范引领、试点先行、整体带动,优先对新发现的优质温泉资源进行规模、集约、高端开发,带动已开发温泉品质提升,逐步构建统筹有力、层次分明、各具特色的温泉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4)融合发展,突出特色。坚持推动“温泉+”多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加强温泉与旅游、康养、民族医药、扶贫等深度融合,着力提升温泉旅游产业的品质、品味、品牌。

04 打造“中国温泉省”的目标

2018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温泉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指出,打造“中国温泉省”的目标任务:

到2025年,温泉旅游年接待人数占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的20%,总收入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20%,对全省旅游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05 “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

是指发展“中医药+”温泉康养、森林康养、户外康养、康养民宿、康养旅游等精品线路,培育一批运营主体。

2023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计划(2023—2030年)的通知》指出,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人员特别是知名老中医在有条件的温泉项目、旅游景区、精品民宿按规定开设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刮痧、拔罐、推拿、理疗和药膳、中药茶饮等健康服务项目,构建“中医药+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