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后的“爆改”!贵州这家“老字号”书店“焕”作文化超市

贵州学习平台 | 2021-06-02 11:11

个人的童年都有一家新华书店,在2021年的“六一”儿童节,28岁的贵阳新华书店紫林庵书城完成“翻新”,并更名“新华文渊超市”。

在很多人的阅读记忆中,新华书店是一个绕不开的文化符号。从“老字号”书店到“文化超市”,书店以焕然一新的方式,在唤醒几代人文化记忆的同时,成为时下“文化客厅”又一打卡地。

历时20个月,“新华文渊超市”亮相

尝试“书店+”

入眼皆是惊喜

上下两层2600平方米,10万余、100万余册图书;

脱离古板布局,设计布局兼具时尚与情怀;

摒弃“买书”单一功能,开辟儿童手工区、文体超市、咖啡饮品区、城市文化展艺中心、文化沙龙区;

……

从1993年开业至今,依旧是红底白字招牌的“新华文渊超市”,内里已焕然一新。步入其中,一步一景,入眼皆是惊喜。

书店兼具时尚设计与情怀

当熟悉的新华书店画风变了,颠覆的不只是儿时记忆,更是书店的延伸服务。

在“新华文渊超市”记者看到,一个承载多种元素的书店,越来越像一个综合性文化空间,每一处细节,每一个布局都突显出“融合”特质。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党史教育红色主题书展

“更亮了,更美了,也更香了!”特意在开业首日来“打卡”的老读者罗祥文,用三个“更”概括了新华书店的“新”——新环境、新理念、新服务。而这样的“新”,而这样的“新”是多样化的文化业态下,开启的“书店+”模式。

“书店+”模式下的“文化新地标”

“当买书不再是书店的唯一功能,怎么让书店‘潮’起来,书店也在‘赶快更新和抓紧创新’上下功夫。”贵阳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总经理胡萍告诉记者,结合贵州本土文化特色,该店在“书店+”模式下,融合阅读、咖啡、休闲、交流、民族美学等方面,从单纯的综合书店,向复合式文化生活空间进行转变。

各区域增加书店的文化、社交属性

值得一提的是,完成“翻新”,打开“书店+”模式的不止贵阳紫林庵一个店。

据悉,在贵州省内,共17家新华书店集体完成融合和蜕变,并拥有统一的名字“新华文渊超市”,并通过“集中采购、统一打造、统一标识、连锁经营、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的模式进行规范管理,打造成为全省群众文化消费、阅读交流、文化体验的全新文化场景。

新开设的文创区

做好“文化+”

为好书找读者

对贵阳市民而言,从1993年新华书店紫林庵店的读者买书排长队,到2021年新华书店“新华文渊超市”全新面貌登场,新华书店,是陪伴这座城市最久的文化场所之一。

如今,多元化的文化业态,在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餐饮、生活休闲及各类文化需求的同时,也让书店文化成为城市文化的“摆渡人”。

不同区域打造出不同的阅读场景

“以前只是单纯把孩子‘散养’在书店看书,现在还能参加阅读、艺术课程活动,附加功能多了,我们带孩子重返书店的愿望也更强了。”“85后”妈妈郝馨告诉记者,当阅读空间足够吸引人,悄悄变美的新华书店,吸引的不只是自拍打卡的人流量,不一样的文化业态,也将增加书店的文化、社交属性。

书店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为读者找好书,为好书找读者。改革下的“书店+”模式,带来最为直观的变化是人流量,通过“空间+模式+内容”,书店成为区域“文化心脏”的同时,也打开了“文化+”更为广泛的吸引力。

贵州苗绣、蜡染、傩面具等旅游商品也集中展示

“依托原新华书店紫林庵书城28年的沉淀,全新的书城+休闲文化综合体,让新华书店不仅是几代人的文化记忆,更是充满诗意的文化生活休闲平台。”胡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