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空间·好书纪|《敦煌如是绘》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敦煌,
每一幅壁画都是敦煌的密码。
敦煌画院,萃取104幅精品画作,
讲述敦煌壁画与临摹传承人的故事,
从古人瑰丽的异想世界,
到矿物颜料的超凡应用,
再现流光溢彩的敦煌梦想。
很多人说,有生之年,我们总要去一次敦煌。
几百年的开窟造像,近千年的尘封遗忘,几十年的颠沛流离。
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悲伤的事实:敦煌壁画是迟早要消失在漫漫岁月长河里的。
因为现在还没有技术,能够阻止敦煌洞窟的逐渐风化,但几代敦煌人默默地守护于此,传承并发扬着敦煌文化。
敦煌画院首次出书——《敦煌如是绘》,将珍藏多年的摹绘壁画一次性展示给我们。
书中囊括了104幅代表作品,最珍贵的包括:莫高窟不开放的洞窟中24个的61幅临摹画作,特窟6个17幅临摹画作,非常之难得一见。而这些临摹的壁画都出自敦煌画院一位位画师之手。
敦煌画院于1993年组建成立,30年来一直深耕于敦煌艺术领域,长期探索泥本临摹技法,真实还原壁画的本色,复原所达的效果无第二家能及,是国内唯一大规模使用这种技术复制敦煌壁画的机构。
正是因为有这么专业的机构和一群技艺高超的画师,使得书中的画面效果非常出色,将传统中国壁画中繁复、奢华、对称、精致的一面呈现得淋漓尽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艺术临摹范本。
除了纯粹的审美体验之外,每幅壁画都配以文字解读,带我们进入其创作的历史背景一一解析画面细节与艺术特色,教大家如何进行壁画鉴赏,足不出户就能近距离看到敦煌特窟中的绝美艺术。
壁画临摹几乎是延续敦煌壁画生命的唯一方式。
上千年来,敦煌壁画因为时间、风沙、气候或人为破坏等种种原因而不断剥落和损坏,这是个不可逆的过程。只有依靠经验丰富的专业画师们高超的壁画临摹技艺,才能做到为敦煌壁画延续生命。
而敦煌壁画临摹也分为纸本临摹和泥本临摹。
把壁画直接画在宣纸上称为纸本临摹,但这种方式,并不能刻画出壁画厚重的感觉和气息。
敦煌画院长期探索的是古法泥本临摹技法,力求真实还原壁画的本色。泥本临摹,从选画板到敷泥,都极其耗费心力。
用的泥必须是敦煌当地的澄板土,因为这和敦煌壁画的基底材质相同,最贴近洞窟里的气息。之后便是附着麻质、敷泥、磨平,每个步骤都是对画家耐心和功力的考验。
漫长的筹备之后,画家才能提笔,在画板上开始审慎、小心翼翼的临摹。
顶尖的画师沉浸于此,每一次提笔,都能感受到与千年前的古人心意相通。三尺案头,便是心境一方净土。
画师庄生源说:
你必须要感受古人当时是怎么画的。当时没有电灯,画壁画的那种难度有多大?他们利用铜镜的反光,获取微弱的光线去画。
所以我每临摹一幅画都在想象古人是怎么画的、怎么起稿,这个过程有多难,一边想一边画,不由自主地就跟他们心心相印,画出来的效果就跟原作很像。
通过这本书,会发现在今天,敦煌壁画背后仍然活跃着这么一群人,他们大多生活在敦煌,终身以临摹敦煌壁画为使命。他们既是书中作品的创作者,也是千年敦煌艺术文化的传承者。
这些忠于原作的艺术,既是对昨天历史的延续,又是对今天现状的储存,让身处现代的我们得以回溯历史时光。
文本参考:中信出版
飞天乐舞、长河落日、饮马灌驼、勾栏百戏,横亘了千年的敦煌梦。
当今天的我们,站在这架跨越1600多年的桥梁上,通过一幅幅壁画看到古人的爱与恨、对未来的想象、对美的思考。
我们会发现,对于内心安定的渴望,对于未知的好奇, 对于未来的向往,其实,从古至今从来没有断过。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