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阿尔丁大街:炼出钢铁和梦想

贵州音乐广播 | 2024-09-18 14:37

包头市阿尔丁大街

是包头市南北走向最主要的一条干道

它一路延伸至包头市火车站

沿街城建繁华

是城市的中轴线

更是名副其实的“人民的大街”

“人民的、梦想的、钢铁的”阿尔丁大街

1959年1月19日

《保证重点,支援包钢》社论一经发表

便掀起了全国支援包钢的热潮朝

气蓬勃的各族儿女义无反顾告别家乡

满怀热忱抵达包头市火车站

沿着蒙古语直译为“人民的”阿尔丁大街

开始了挥洒汗水、筑梦青春的钢铁之路

内蒙古“寸铁不生”的历史结束     

1959年9月26日,包钢一号高炉首次出铁,提前一年完成目标。     

1959年10月15日,包头钢铁公司举行一号高炉出铁剪彩典礼大会,内蒙古寸铁不产的历史从此结束。   

周恩来总理还曾出席一号高炉出铁剪彩典礼为其剪彩。

我们钢铁工人,将青春献给祖国     

小家三代人,代代为大家。孙兆久、孙家敏、孙承碧祖孙三人薪火相传,在草原钢城无怨无悔为钢铁事业而奋斗终身,而阿尔丁大街正是祖孙三人梦开始的地方。     

“钢一代”孙兆久是包钢第一批建设者,1954年从鞍钢来到包头。他与全国各地的建设者齐心协力在戈壁荒漠上建起钢铁的长城。

(孙兆久)     

“钢二代”孙家敏下乡返城后就进入包钢工作,和工友一起建设高炉。提前一年建成投产的四号高炉创造了中国冶金建设史上的奇迹。

(孙家敏)   

“钢三代”孙承碧,从一名普通炉前工干起,一步步成长为包钢首席技能大师。现任包钢炼钢厂制钢三部9号转炉炉长。

(孙承碧)

孙承碧“我们一家三代人有幸经历包钢从‘一炉铁’到‘百种钢’,从‘建包钢’到‘强包钢’的转变,真的是无比荣耀的事。我爷爷,是从阿尔丁大街来到的包钢,建设包钢的,我父亲,也是从阿尔丁大街回到包头,我呢,对这条路特别有感情。因为这条路就是我们一家人,甚至我们包钢几代人梦开始的地方。”

阿尔丁大街迎来了支援包钢的全国人民

也走出去了服务于全国人民的产品和人才

其中包钢所生产的产品种类丰富

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等多个领域

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这些不仅见证了“齐心协力建包钢”的热血年华

也记录着“包钢人民为全国”的初心不负

青春的脚步热力向前

从包头市阿尔丁大街出发

总有人在赓续着钢铁和梦想的新时代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