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吧 小马》|黔西南州博物馆馆长龙虎:巴郡守丞印 汉代的“身份证”
近日,在节目《探索吧 小马》前期的录制中,节目组来到了位于兴义市的黔西南州博物馆探寻镇馆之宝,黔西南州博物馆馆长龙虎向节目组推荐的是东汉巴郡守丞印。
巴郡守丞印出土于贵州目前已知面积最大的汉墓-兴仁交乐14号墓。青铜鎏金质地,通高3.1厘米,分为印台和印纽两个部分,印纽部分为麒麟,高2厘米。印台为方形,由大小两方套合而成,属于“套印”。印身四面细线阴刻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印面为阴文篆书“巴郡守丞”。
关于“巴郡”,据南朝著名史学家裴骃(裴松之子)考据,秦王统一全国后设三十六郡,其中就有巴郡,大致位于今重庆地区,其北为汉中郡,其西为蜀郡,其东为黔中郡,其南则是含云贵地区的西南夷。秦灭以后,“巴郡”郡名被汉代统治者沿用,辖地有所扩大。
而“守丞”,据唐代杜佑《通典》记载,秦灭诸侯,以其地为郡,置守、丞、尉各一人。守治民,丞佐之,尉典兵。西汉景帝时期,郡守更名太守。这样看来,“守丞”即辅佐太守的文职官员。
这样一枚带有巴郡地标的印为什么会在贵州出土呢?
据龙虎馆长介绍,这枚巴郡守丞印是一枚典型的私印,套印、四神、麒麟钮都为私印的特征。官印好比公章,离职必须交回,因此巴郡守丞印尽管镌刻的是官衔,但仍旧属于一枚私人印章。这枚印章仅作为印主人的纪念和把玩之作。一般来说子印上会有印主人的名字,但是因为这枚印的子印缺失,因此印的主人姓名无从得知。
巴郡守丞印的出土,象征着汉王朝开发西南夷以来,贵州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有所进步,贵州也培养了一些人才,然后外出做官。而迄今为止重庆市也没有出土一枚带有巴郡地标的官衔的汉印,重庆三峡博物馆也一直想复制这枚印,因此这枚印对于整个巴蜀地区也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