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大市场:跨省共建产业园 借“港”出海促开放

央视财经 | 2025-08-27 10:25

全国统一大市场,是面向全球、充分开放的大市场,也是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双向促进的大市场。作为链接全球的重要门户,海南自贸港背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自贸港政策+内地产业”的协同探索,正在书写对内对外开放的新故事。

位于湖南长沙的这家石油化工专用设备研发制造企业,是一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负责人杨代斌告诉记者,尽管他们有着强大的研发和制造团队,但是在开拓海外市场时却面临大型设备难以运输的困境。动辄数千吨的大型设备,从内陆省份湖南运到海外,对于内河的通航能力有着太高的要求。

长沙博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代斌:超过5米直径的(订单)我就不敢接了,超过600以上的吨位的我也不敢接了,运不出去。2018年在文莱有个项目也很大,他们非常认可我们的制造能力和技术能力,但是不能运输的(设备订单),我们都接不了,这是一个对我影响很大的(事)。

困扰杨代斌的问题,正在千里之外的海南推进解决。2023年湖南与海南共同启动建设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规划总面积约5000亩。杨代斌所在企业的海南基地就在园区中,目前正在加紧建设,预计2026年2月投产。

长沙博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代斌:依靠海南港口优势,我们大型装备都可以承接。我们也享受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政策优势,进口高端材料它有免税的区域。比在湖南进口高端材料就便宜30%的(材料)成本。大型装备它的附加值就比较高,所以我们将来可能把重的大的(设备)都放在海南基地去制造。

海南自贸港跨省共建产业园,一方面发挥海南自贸港“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以及便捷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优势,另一方面结合合作省份在产业、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长处,实现政策资源与产业资源的深度融合。

湖南省人民政府驻海南办事处副主任 祝拥军:正好湖南所需,海南所有,我们这样就契合起来,2024年4月,签署了两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构建一种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参与这种新合作模式,共同参与到统一大市场(建设)。

跨省合作共建产业园,不仅是简单的“物理聚合”,还需要规则互通、机制创新的“化学反应”。

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现场指挥部指挥长 谭浩然:印尼目前是(二手工程机械)存量在东南亚最大的一个国家,它达不到维修和再制造的技术(条件)。

近年来,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对老旧工程机械进行再制造的产品,凭借优越的性价比,在东南亚、中东、南美和非洲等海外市场备受青睐,国内各地再制造工程机械企业也不断涌现,但技术标准不一,为跨省合作的企业带来了新难题。2024年,湖南、海南两省市场监管部门共同制定的《工程机械出口二手机维修及再制造通用技术要求》地方标准,为一体化提升品质、降低风险填补了国内空白。

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现场指挥部指挥长 谭浩然:把印尼的(二手)设备(运)到湖南进行再制造,和在海南(维修)进行再制造,两者进行比较,它(在海南)的(关税和物流)成本将会降低8%。通过两省地方标准的制定,更加有利于规范这个行业,促进这个产业更加健康发展。

在共建产业园过程中,跨省合作不是简单承接产业转移,而是共同做大增量。在广东海南先进制造业合作产业园,两地共同设立琼粤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海口国家高新区工委副书记 陈量子:我们现在正在推动双方(海口、广州)互为飞地孵化器,各自提供物理空间,为双方的企业的落地提供便利的服务,开拓业务提供帮助,把各自的资源优势发挥到极致。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5年多来,海南正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前沿、地区互利合作的新热土,推出22项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出台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税率“双15%”优惠政策,累计减免税额分别超过310亿元和170亿元。截至目前,总计85个国家的人员可以免签入境海南。今年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将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封关后将加快吸引全球优质要素集聚,促进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为我国高水平开放构建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