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站,贵州|贵州有群人,把家谱绑在头发里
贵州的山,层峦叠嶂,峰耸岭峻,气势磅礴。贵州的水,川流不息、波澜壮阔、浩浩荡荡。贵州的山水孕育了一群可爱的贵州人,他们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精神富足,他们质朴纯粹、不染尘世,总能以不同的形式带给你别样的惊喜。在贵州西部的群山中,六枝特区和织金县的交界地带,就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是一支古朴而神秘的苗族分支——梭戛长角苗。
梭戛长角苗,苗族的一个小分支,仅4000多人,也自称为“箐苗”,因头上绑扎1.5尺到2尺的木制长角而得名。这不是简单的装饰,它是用最多达五代祖先留下来的头发和麻线盘结在一起,形成一个3公斤—6公斤的硕大头饰,承载着家族的历史与记忆。
20世纪末,梭戛因其独有而完整的生活方式和民族风情,成为亚洲第一座生态博物馆。生态博物馆有别于传统的博物馆,它是没有围墙的“活体博物馆”,强调保护和保存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生性。因此,梭戛长角苗聚居的12个寨子都是博物馆,长角苗现实生活中所传承的生存技艺、生活习俗以及文化信仰等就是博物馆显现和保护的核心。
不同于贵州东部苗寨的欢快热闹,梭戛的生活更显悠然自得。走进梭戛,耳旁响起的是三眼萧吹出的古老旋律,曾经隔山相望的梭戛年轻人们用它含蓄地传达含蓄情谊,箫声悠扬,也透着隐隐的孤单,如泣如诉,记录着时间的漫长。仿佛这是来自上古的,从来没有中断过的声音。
从最初迁徙来的5户人家,到如今在1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繁衍出12个自然村寨,独特的生态文化系统给了世界足够的震撼和惊喜。如今梭戛长角苗人的脸上洋溢的笑容更加灿烂,这是对自己文化的自信,也是来源于对幸福生活的满足。更多关于梭戛长角苗的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本周六晚21:20,由“贵州大曲”冠名播出的《这一站,贵州》(第二季)第六集“育”,一同感受贵州给人的滋养、孕育和启发,以及心灵的自由。
文稿:杨熙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