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顾 久:小社会文化与大社会文化加在一起才是贵州文化的全貌
顾 久(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原馆长):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一个怎么看待我们今天的发展的问题?如果按照西方的现代化,在我看来它有三个重要的推动力:第一个,物质的欲望,整个市场经济和现代工业社会都是建立在人的物欲上的,这是马克思说的。第二点,是分配不均,20%的人掌握80%财富,市场经济出现了一种激烈的焦虑式的竞争,这是西方现代化带来的。中国式的现代化能不能有一点陶渊明式的、有一点孔夫子大同的思想,否则破坏了人文生态,也破坏了自然的生态。
我们传统文化中还有一些像野稻种这样的东西,它能够对一些泛滥开来的稻种、现代稻种病有预防,引导的作用。这是贵州传统文化的小社会。
贵州还有一种大社会的文化。特别是明代建省以来,随着屯堡军队过来的,逐渐地让我们国家化了,让我们的生产进步化了,让我们的日常生活内地化了,最后还让我们的文化华夏化了。于是我们就融入了整个大的国家,这是另外一种文化。贵州的文化,曾经是一种小社会的文化;但是明代建省以后,这种大社会的文化进来了,于是它带来了一种精神,叫走出大山,拥抱天下,推动社会,又回到家乡,建设家乡。最早的时候,贵州还没建省,尹道真走到当年文化最发达的洛阳去,找到最有名的一个老师,学完了以后他又走了回来,改变这片土地。现在正安这个地方也有这么几个兄弟,他们走出去打工,学吉他,学好了以后他们走了回来,他们造这个世界最好的吉他,这也是一种文化精神,我把它叫做大社会的文化。
贵州的这两种文化,有一个学者叫月明星稀,他打了个比方,月明是大文化,月亮升起来,星星看不见,但是星星还在。我们说小社会是星星,大社会的文化就是月亮,两个东西加在一起才是贵州文化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