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至少接100多个电话” 暴雨中的开路先锋!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上午8点,贵州高速集团“贵州高速先锋”驰援榕江抢险突击队的117名党员出发救灾前,以重温入党誓词的方式为党庆生。
榕江受灾后,贵州高速集团立即组建“贵州高速先锋”党员突击队赶赴榕江县参与抗洪救灾工作。面对肆虐的洪水和齐膝的淤泥,这支党员先锋突击队,与所有抗洪抢险的战友们一道,在县城街道展开与时间赛跑的抢险救灾行动,让党旗在榕江抗洪一线高高飘扬。
冲锋在前的党员先锋。“同志们,抗洪就是打仗,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突击队,就是要冲锋在前,永不退缩,大家有没有信心!”6月26日晚,贵州高速集团78名突击队员驾驶着抢险救援车辆紧急奔赴榕江抢险救灾一线。
作为突击队队长和团队主心骨,吴晓青每天至少要工作16个小时,按照当地网格化救灾机制,队员被分为6个组,在6个网格区域内分别开展清理污泥淤堵、拖运水泡车辆、转运救灾设备等工作。一早,吴晓青接到指令后就开始安排当日的救灾任务,“实验中学往辣子寨方向路段有数十台小轿车和大型车辆被淹,严重影响大型机械清淤作业,请调配平板拖车和大型拖车前往转移泡水车辆!”对于指挥部调度群的信息,吴晓青都要在第一时间以最快速度接收并转而下达指令。“每天至少接100多个电话,多的时候要接200多个电话。”吴晓青说。在他精准有力指挥下,突击队快速打通了一条条抢险通道,为后续救援和重建工作赢得了宝贵时间。
主动请缨赴前线的党员先锋。在高速集团发出号召组建救援突击队的第一时间,兴义营运中心营运路网部部长李小松二话不说就主动请缨加入团队,因拥有10余年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一线经验,被任命为本次突击队的副队长。
抢通道路的第一关,也是最困难的部分,就是要用大型拖车托运被水浸泡的车辆,才能开展后续清淤等工作,李小松就是第一关的调度指挥官。“虽然长期在救援一线工作,但也是首次遇到比较复杂的救援环境,我们必须要有突破思维才能顺利完成任务。”李小松说道。狭窄的巷道、暗涌的漩涡、没过小腿的淤泥、随时坍塌的危房……他创新采用“先勘测、再分组、后突击”模式,日复一日安全转移车辆。6月28日,二次洪峰来袭,县政府要求紧急撤离,李小松果断组织队员转移,撤回临时驻地后,李小松并未休息,而是立即召集队员复盘近期救援情况。“洪水形势严峻,我们既要争分夺秒,更要科学施救。”他结合连日来的实战经验,优化了车辆拖离方案,细化了安全防护措施。次日水势稍缓,他带队高效完成剩余救援任务。有着十余年清障经验的他深知:科学施救,才能既保安全又提效率,截止7月1日中午12时,突击队已累计转移泡水小型车205辆、大型车6辆,三轮车3辆,成功疏通县城1条通行道路,同时累计完成挖机清淤1320立方米、铲车清淤4800平方米、拖车转运淤泥1150立方米。
舍小家为大家的党员先锋。在抗洪救灾过程中,突击队员们纷纷舍小家、为大家。队员罗积彬的家也在受灾区域,家中被洪水淤泥淹没,怀孕二胎的妻子因身体不适需要尽快坐高铁到贵阳医院进行检查,但肩负抢险重任的他,却选择留守在抢险一线和队友们并肩作战,“这个时候家乡的群众更需要我!”他说道。凯里营运中心同事们听说后,自发组织前往罗积彬家中帮助清理和打扫,同时将妻儿安全护送到高铁站,并告诉他“你安心在一线救援,你的小家有我们”。队员罗卡在救援期间仍带着腿部旧疾,但只要一接到救援指令,他便把药物往衣兜里一放,跟着队伍深入抢险救灾一线。连日来,他强忍着身体不适参与拖车转移泡水车20余辆,生怕给队伍拖后腿。队员何祥礼在抢险中不慎滑倒陷入淤泥,队员们急忙将他扶起,询问伤势并帮其清理身上的淤泥,他却拍拍裤子没有一句怨言,迅速投入到救援作业中:“没事,我还顶得上!”“贵州高速先锋”救援突击队队员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连日来,在榕江县城灾情最重的地方,随处可见身着荧光绿背心的“贵州高速先锋”救援突击队队员们的身影。“我们与榕江同在!”吴晓青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相信,洪水再猛烈,有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榕江也不会被击垮。”
洪水之中,党员就是永远冲不垮的堤坝。
通讯员 范静 张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