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东西你还以为是“育儿神器”吗?危险又花钱,赶紧丢掉!

2020-03-16 17:17

现在网络信息发达,使得一些“网红育儿产品受到无数家长的追捧。


特别是某一位宝妈一推荐,就会有一堆宝妈跟着使用。

如果是合理的推荐,那确实给许多妈妈省了事。但是有些产品并不一定如推荐般好用,甚至有些“育儿神器”实际上却是不折不扣的黑心“坑娃”用品!

今天,就请大家擦亮双眼,跟着我们来了解一下。

防 抓 手 套

宝宝出生后慢慢长大,指甲过长很容易在脸上抓出红红的痕迹,很多父母担心宝贝抓伤自己,干脆就给他们戴上了防抓手套。

 

但比抓伤自己更重要的是,带上手套是会影响宝宝发育的。

 

婴幼儿时期的宝宝需要大量练习抓握能力,宝贝的小手是越用越灵活的。

同时,宝贝的皮肤也需要进行触觉训练,这是他们最早发展的能力之一,是感知世界的最佳渠道。

防抓手套限制了宝贝的手部活动,可能导致精细动作无法得到快速发育。

此外,宝宝戴手套的时间过长、戴得过紧,还可能导致手部血液循环受到影响,最严重的后果是手指坏死。

如果想要保护宝宝娇嫩的肌肤不被抓伤,老老实实给宝宝勤剪指甲就好,实在没有必要用上防抓手套。

儿童学步车

提到宝宝学走路,应该是家长们最关心的大运动发育情况之一了。为了辅助宝宝尽快学会走路,很多家长都选择了学步车帮忙。

把孩子放学步车里,既能让孩子安全学走路,还能解放大人的双手,看似一举两得的“育儿神器”收到极大地推崇。

然而越来越多的新闻报道发现,孩子用学步车学走路并不安全!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就报道过一例因为使用学步车导致宝宝颅内出血的案例。

美国儿科学会预防伤害及中毒委员会主席、儿科医生 Benjamin Hoffman 曾说:“我认为婴儿学步车本质上是危险物,没有任何好处,不应该在美国出售。

早在2011年我国卫生部也曾发文称,不建议使用学步车。

学步车赋予了原本不擅移动、不知危险的婴儿以快速运动的能力。学步车的速度可以超过 1 m/s ,宝宝的头部所占比重大、较重,又暴露在车身架的外面,缺乏安全保护,很容易受伤。

 

同时,由于宝宝能够快速进入危险地带(厨房、楼梯间、水池边、有毒物品存放处等),因此受伤事件时有发生,包括手指夹伤、擦伤、划伤、烫伤等。

 

正因为家长以为它安全,却容易放松警惕,致年幼的宝宝处于危险之中。

 

△ 贵州遵义男童学步车内摔倒,筷子插入嘴里

此外,学步车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拔苗助长”产物。很多家长为了让宝贝早日学会走路,等到宝宝还没站稳就放到学步车里练习走路。

 

这时宝宝的腿部肌肉骨骼原本还没有发育到足够支撑走路的程度,过早练习走路,非常容易伤害宝宝的腿部健康,并影响腿型和走路习惯。

防走失牵引绳

4月15日深圳地铁上,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带着这个防走失牵引绳,结果姐姐先跑过闸门,后面的弟弟就一头撞到了关上的闸门上!

随后这个防走失牵引绳还被车门夹住,幸好工作人员及时按下紧急停车按钮,安全绳在列车行驶过程中被拉断。

这种防走失牵引绳最大的危险在于绳子本身过细,导致无法被旋转门、电梯门或者感应门识别,并且内里是钢丝,十分坚韧,一旦被牵引绳拴着的宝宝跑远,或者父母没有注意,会出现各种意外状况其后果轻则摔倒、重则骨折。

防走失牵引绳的研发初衷是好的,能在人多时防止孩子走失,减小孩子被拐卖的风险。然而,如果用力过猛导致孩子摔倒的话,在人多的地方特别容易发生踩踏事故,而且也容易让孩子受伤。

因此不要因为觉得有安全绳就觉得万事大吉,希望各位家长们能够多上上心,毕竟还是手牵手、视线不离开孩子最为有保障。

儿 童 推 车

近年来,一种轻便小巧可折叠,号称“遛娃神器”的儿童推车,受到很多家长的追捧。在热卖的同时,其安全问题也饱受诟病。

据央视报道:网红“遛娃神器”轻便推车,在实体店和网购产品的采样测试中,50批次样品在稳定性项目上合格率为0;危险夹缝、挤夹点的测试中,合格率也是0。

这样的推车车身轻,结构简单,支撑度不足,宝宝重,很容易发生翻倒,磕到宝宝头部、面部。

如果做工稍微粗糙一点,材料壁厚指标不够、焊接点断裂、车子的车轮不稳定,都还可能造成宝宝摔伤。

还有一种伤害,是家长们肉眼看不到的——增塑剂!

增塑剂藏在手推车的车把套和座椅软包里,好比一个让人无法察觉的“隐形杀手”!

一旦含量超标,对孩子的肝肾功能、免疫系统都有影响。如果孩子长期大量接触增塑剂,可能会造成孩子反复生病,影响内分泌系统。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家长们自然是希望孩子们都安全健康。可是贪图一时的方便,而忽略了“育儿神器”的安全性能,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