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丨焦虑不是一种心灵苦役,而是一扇成长的门
据说现代人每天会不止一次地焦虑,在《你好,焦虑分子》一书中提到,焦虑是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情绪。也就是说,完全摆脱焦虑,是不可能的。只有认识焦虑,学会与焦虑共处,才能虑而不焦。

《你好,焦虑分子》中提到,我们生而焦虑。焦虑,是一种人们在面对未知的不确定时,生成的自我保护机制。正是这种保护机制,让我们的祖先在面对未知的黑暗时,选择藏身在洞穴中,躲过了野兽的撕咬。早在远古时代,焦虑这种情绪就被刻入了我们的基因里。可以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焦虑。

这个世界,只有更焦虑的人
这个世界上,没有不焦虑的人,但过度焦虑却是个大问题。过度的、持续性的焦虑,所带来的精神内耗,使人失眠、情绪低落、疲惫不堪。如果不能及时恢复,就会引发焦虑症。人一旦陷入极度焦虑的状态,对自己和世界的认知,就会变得扭曲。即使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被放大为苦恼。焦虑并不可怕,但如果我们无法与之和平共处,任其发展,就会被焦虑拖垮人生。

学会与焦虑相处,才能虑而不焦
音乐诗人李健曾说:“当有一天你深陷苦难,一接受它,二学会苦中作乐。”既然“不焦虑”是不可能的,我们就需要学会与焦虑相处,降低焦虑水平。
《你好,焦虑分子》中,给出了很多应对焦虑的建议,总结下来有四项:
一、要对自己的情绪有所感知,并学会转换对事情的认知。
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和感知,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当你遇到一件令你焦虑的事时,不妨先问问自己这3个问题:如果置之不理,最坏的结果会是什么?如果去做这件事,最坏的结果又是什么?我能承受这个最坏的结果吗?
我们可以通过3个问题,重新感知这件事,将丧失感转换为收获感,将危机感转化为挑战感。
二、了解和运用自己的调整策略和防御机制。
调整策略,指的是我们可以尝试各种方式转移焦虑情绪。比如运动、看书、看电影、听歌……
防御机制,指的是去探索各种能够扭转悲观预期或不安感的方法。
比如,为大龄未婚而感到焦虑时,可以找过得顺心的独身朋友聊聊天,倾听已婚的朋友们诉诉苦,或许你就会看清自己究竟想要哪种生活。我们可以摸索出一套自己专属的应对焦虑的方案,在焦虑感发作时,及时的运用这个方案来调整情绪。
三、积极寻求他人的帮助。
和抑郁症患者一样,很多焦虑症患者或极度焦虑的人,都会有种病耻感,不愿诉说,也不知该如何诉说。
我们应该意识到,每个人都会感到焦虑,焦虑不应成为一个难言之隐。同时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结的力量,相互流动的情感,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一次倾诉,一段陪伴,都能帮助我们缓解焦虑。
而当焦虑已经严重影响到身心健康时,我们更不能小觑它。尽早向心理学专业人士寻求帮助,接受治疗,才能让我们的身心恢复健康、生活回归正轨。
四、不要忘记自己的身体。
《你好,焦虑分子》中提到,无论我们如何应对焦虑,都不要忘了善待情绪的容器——身体。
善待身体,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规律作息。早睡早起,高质量的睡眠能有效缓解焦虑。
在焦虑的日子里,一日三餐按时吃饭,在固定时间开始工作并准时休息,养成定期运动的习惯……
有规律的生活,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更能为我们提供一种稳定感。

焦虑的出现,只是在提醒我们,人生中还有未得到解决的重要问题。它不是一种心灵苦役,而是一扇成长的门。
文章来源:樊登读书
图片来源:百家号·文意晓(非商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