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苑丨“承经典民族文化 庆建党百年辉煌——贵州师范学院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晚会暨贵州省黔剧非遗传习基地授牌仪式即将举行!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百年是中国共产党光辉荣耀的一百年,也是艰苦卓绝的一百年;是奠基立业的一百年,也是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讴歌党的丰功伟绩,2021年6月2日18:30,在贵州师范学院逸夫楼演播厅将开展贵州师范学院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晚会暨贵州省黔剧非遗传习基地授牌仪式。此次活动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州师范学院主办,贵州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贵州省黔剧院、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团委、贵州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承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是传承民族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
【贵州师范学院】
贵州师范学院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前身系创建于1978年的贵州教育学院,2009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制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13年,获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2015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6年,学校入选为贵州省“十三五”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7 年,获批省级“双一流”建设项目建设单位。
学校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经过42年的发展,培育了“人一之,我十之;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师院精神,铸就了“为人师表”的校训,孕育了“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校风,“厚德树人,言传身教”的教风和“立志勤学,知行合一”的学风。学校为贵州省第一所“绿色大学”、首批“高校文明校园”和“特色文化学校”,拥有贵州省唯一的国家级“华文教育基地”,并设有贵州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教育部西部地区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基地和文化部“中国乡土社会研究中心(贵州)”等机构和平台。学校主动服务贵州教师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贵州基础教育培养了20万余名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泰国等国和台湾地区高校及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加入了“国际教育联盟”;与华中师范大学、青岛大学、武汉音乐学院等高校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与浪潮集团、贵州省各市(州)教育局、贵阳市乌当区人民政府等企业、教育机构与地方政府等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开展合作教育。
【贵州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贵州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前身为贵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2009年3月组建,因学校专业整合,2018年6月更名为音乐舞蹈学院。现有音乐学、舞蹈学、舞蹈表演3个本科专业,下设5个教学研究室。建院办学以来,音乐舞蹈学院秉承“明德、悟真、精艺、致美”院训,坚持“站稳讲台、兼工舞台、德艺并重、一专多能”人才培养目标,形成“实践为重,以赛促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优秀艺术人才。
学院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实用型、综合型人才。注重平台搭建与品牌创建,打造了“艺术之星”专业技能大赛、“桃李杯”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等品牌赛事和“聆音”合唱团、“清音”筝乐团等专业实践社团,提高学生教学技能和专业技能。近5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国际赛事奖项20余项,国家级赛事奖项30余项,省级赛事奖项50余项。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90%以上,其中舞蹈学专业就业率为100%,学院毕业生整体就业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就业水平。
近年来,学院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联合打造了布依族舞剧《依》、仡佬族歌舞诗《蒙姿采敖舟》、黔剧《奢香夫人》及大型情景剧《夜郎传奇》《大明屯堡》等,将教学场所延伸到舞台,把教学内容扩展到地方文化旅游、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发展,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学院“炫美阳光”志愿服务队连续5年深入乡村开展志愿服务,把优秀文艺作品带到基层一线,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学院团委组织的暑期“三下乡”活动获得团中央颁发的“千校千项最具影响好项目”称号。
音乐舞蹈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立德树人作为学院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优秀艺术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贵州省黔剧院】
黔剧,贵州地方戏曲剧种,曾名文琴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于贵州贵阳、毕节、安顺、铜仁、遵义、黔西南等地区。
黔剧是在贵州说唱曲种“贵州扬琴”的基础上,吸收“贵州梆子(亦称本地戏)”等姊妹艺术的养分而发展起来的地方戏曲剧种,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1960年2月,中共贵州省委以贵州的简称“黔”正式将文琴戏命名为黔剧,并组建了贵州省黔剧演出团。1960年8月31日,在贵州省黔剧演出团的基础上,正式成立贵州省黔剧团。2012年正式更名为贵州省黔剧院。2008年,黔剧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剧目有《秦娘美》《奢香夫人》《搬窑》《中秋月》《月正圆》《姊妹崖》《贞女》《大学生村官》《九驿图》等,其中《奢香夫人》荣获文化部颁发的创作一等奖、演出一等奖。于2006年被文化部纳入《中国戏曲百种曲》。
近年来,黔剧《月正圆》《姊妹崖》《贞女》《大学生村官》《九驿图》等剧目多次获得文化部剧目奖,贵州省“五个一工程”奖,贵州省政府专业文艺奖一等奖等荣誉。
2017年9月,由贵州省黔剧院新编的大型剧目《湄水长歌》获得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018年,根据“当代愚公”黄大发个人事迹改编而成的大型现实题材黔剧《天渠》于2018年5月正式首演;12月底,《天渠》选段亮相2019年新年戏曲晚会,为国家领导人演出。2019年5月赴上海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十六届文华大奖)展演,并获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提名剧目”奖,在2019中国经纪人大会评选中荣获“金奖”,并荣获贵州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省黔剧院至今创作、改编、移植演出的大小剧目约五百三十余出,为贵州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此次由贵州省黔剧院与贵州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共同建立“贵州省黔剧传习基地”,意在通过建立非遗戏曲传承基地和广泛的文化活动,深入基层,把教学实践与非遗的传承保护结合起来,建立科学有效的传承机制,真正将非遗传承发展下去。
同时,本次活动以传统艺术的形式进行呈现,旨在突出表现中国共产党奋斗、奋发、奋进的光辉形象,讲述党的百年奋斗伟大征程,特别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引导广大师生了解党、热爱党、感恩党、拥护党,更加坚定党的领导,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以奋发进取的面貌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