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徐风历时十六年追寻,写就“中国版辛德勒的名单”

现代快报 | 2022-04-11 11:41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里,身在波兰的德国人辛德勒,在二战时帮助1100多名犹太人逃过被屠杀的劫数。

同样在二战中,有一位旅居比利时的中国女性钱秀玲,也曾有过类似的义举:她屡次勇闯德国侵略军总部,求助于有正义感的军官法肯豪森,救下上百名比利时青年。

钱秀玲因此在欧洲家喻户晓,被尊称为“比利时的母亲”“中国的辛德勒”,她居住过的比利时艾克兴市市中心至今还有一条大道以“钱夫人”命名。

钱秀玲早年为何从江南水乡远涉重洋求学?身逢乱世如何安身?获得鲁汶大学双博士学位为何隐居村落行医谋生?钱氏兄妹如何联袂营救人质?当荣誉纷至沓来,她留给世间的遗言为什么是“忘记我”?

“中国好书”作者徐风,历时16年追寻这段尘封往事,曾赴比利时、中国台湾地区,遍访当事人后代、故旧和唯一存世的获救人质,独家获取大量未为人知的故事细节,抢救挖掘被时光湮没的珍贵史料,写就长篇非虚构作品《忘记我》,还原一个时代的波诡云谲和一位女性传奇人生背后的中国精神。

“在写作过程中,我更关注人性的光亮。无论战争多么残酷,都无法扼杀人性。相反,在特定的环境中可以更清晰地观照人性。人性是可以超越国界、种族、信仰的。无论是钱秀玲的拯救,还是法肯豪森的相助,都超越了国际边界,是正义、良知、慈悲的相遇碰撞开出的美丽花朵。”徐风说。

作者徐风采访钱家人

【对话】

她的人格力量是中国精神支撑起来

问:是怎样的契机让你关注到这个人物,并追踪16年,为她写一部传记?

徐风:我不想把这部作品定义为一部传记。虽然写了钱秀玲和她所处的时代,我更愿意把它说成是一部长篇非虚构作品。

说到写作的机缘,2002年,以钱秀玲为原型的电视剧《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风靡全国,电视剧的原著作者张雅文老师到江苏宜兴来拜访钱秀玲老家旧址。我当时任宜兴电视台副台长,接待了她,并且通过她的介绍,关注到这样一个人物。

后来通过钱秀玲在宜兴的亲人,有幸跟远在比利时、时年90岁的钱秀玲老人通了一个越洋电话。记得在那次电话当中,我们谈得很好,我说请她回宜兴,来老家看看。她以一口不太标准的宜兴话跟我说:“年纪大了,走不动了。我非常想念家乡,你们以后有机会到比利时来。”

事实上呢,我爽约了,后来因为种种因素没有能够去比利时,在她的有生之年跟她见面。这个爽约让我深怀愧疚,我持续关注着钱秀玲这个名字,她2008年去世,国内作了详细的报道。没有实现的那个愿望也就成了我的一个心结。

问:国内已有一些关于钱秀玲的文艺作品,如2002年出版的《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以及央视播出的同名电视剧。与之相比,《忘记我》如何另辟蹊径?

徐风:我写这部作品,就是要以最大的勇气来直面历史真实,让那些被历史湮没的故事细节重新回到人间,并且赋予文学的温度。通过这本书,去探究钱秀玲成长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背景,去揭示这个文化背景对人一生的作用。在写法上,必须摒弃传统的传记的格式和陈旧的报告文学的模式,使之更适合当代读者来阅读。

采访钱秀玲的长孙杰罗姆

采访比利时艾克兴小镇二战纪念馆馆长雷蒙夫妇

采访时年103岁的幸存者莫瑞斯先生

在中国台湾采访钱卓伦后人

问:在寥寥数笔的历史纪录和虚构附会的传奇戏说之外,你怎样发掘出第一手的资料?有哪些独家的发现?

徐风:比利时留下的有关钱秀玲的资料比较少。我到布鲁塞尔的第一天,到一家很大的书店去,想买一本有关钱秀玲的书,店员在电脑上帮我搜索了很长时间,抱歉地说,比利时国内还没有一本专门书写钱秀玲的书。幸好,比利时艾克兴小城的博物馆还保留着她的一些资料,主要是当时报道她的一些报纸,比如1946年首次报道钱秀玲拯救人质事件的报纸。博物馆里一共有两张,馆长非常慷慨地送了一张给我。还有就是,103岁的莫瑞斯老人的讲述当中也纠正了一些外界以讹传讹的信息。

此外,钱秀玲的孙女塔吉娅娜拍摄了一部纪录片《我奶奶是英雄吗?》。这部纪录片里有钱秀玲大段的口述,也纠正了一些外界的谬误。另外很重要的是,关于钱秀玲堂兄钱卓伦将军的揭秘,我寻访到了他远在中国台湾的孙子,以及台湾友人提供给我的一些文字资料,还原钱卓伦将军的形象。这些资料都是之前没有披露过的,可以说是首次面世。

(现代快报记者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