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非遗丨外酥里嫩,它是贵阳城市饮食文化的重要代表
作为非遗大省,贵州非遗宝贝灿若繁星:侗族大歌、石阡说春和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3项入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外还有1000多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璀璨的非遗是多彩贵州的绚丽底色,动静推出专栏《大美非遗》,带您领略大美非遗里的贵州文化。
雷家豆腐圆子,以其原汁原味的工艺口感和悠久的历史,成为贵阳城市饮食文化的重要代表。
相传,雷家豆腐圆子始创于清朝同治年间(1874年)。当时,同治帝驾崩后,朝廷通令全国“禁屠”三天,官民一律不能吃荤。此令一出,各地豆腐作坊的生意便因此变得十分火爆。而雷家豆腐店的老板觉得仅卖豆腐,太单一,就把豆腐加工成了豆腐圆子,没想到极受食客欢迎,一时供不应求。
雷家豆腐圆子的制作过程主要分为八大步骤:
1、选材:选用含油量低的非转基因大豆;
2、浸泡:将大豆在清水镇浸泡,一般夏季6-8小时,冬季10-12小时;
3、磨浆:将浸泡后的大豆进行磨浆,粗磨、细磨各2-3次;
4、煮浆:将磨成的豆浆煮开;
5、酸汤点卤:用酸汤点卤,等候豆腐成形;
6、制作圆子:将酸汤豆腐措成泥状,加入花椒、葱等十几种香料,再揉捏成椭圆形的圆子;
7、油炸:选用优质菜油,快速将豆腐圆子炸至圆子成金黄色;
8、蘸料:用辣椒面、酸萝卜、葱等材料,制成蘸料,配以豆腐圆子,风味更佳。
雷家豆腐圆子外壳金黄酥脆,内里白嫩软糯,口感香麻爽口,回味无穷。而刚炸好的豆腐圆子放在耳边摇晃,还能听到响声,故也称为“响铃圆子”。这也是雷家豆腐圆子一个高辨识度的特征。
2018年,“雷家豆腐圆子”列入第五批市级非遗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