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兵文苑】老照片里的迷彩青春

贵州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 2025-05-23 08:20

老照片里的迷彩青春
蒋鹏

翻开尘封的相册,一张边角微微卷起、泛着岁月黄晕的照片滑落掌心。照片定格在1999年12月,新兵八班的我们穿着未授军衔的军装,青涩的脸庞上满是对绿色军营的憧憬与好奇。这是我军旅生涯的第一张照片,也是那段热血岁月的珍贵见证,如今,距离退役已二十余载,可每当凝视它,那些被时光尘封的记忆便如潮水般涌来。

初入军营的第二天,怀着对这片神秘土地的无限向往,我迫不及待地穿着崭新的军装穿梭在营区。偶遇拍照的机会,毫不犹豫地按下快门,就此拉开了我的军旅序幕。那时的我不会想到,这张照片将成为往后无数个日夜魂牵梦绕的回忆载体。

当天下午,吴松班长在连队三楼俱乐部教我们缝被子。面对这看似“婆婆妈妈”的活,我满心抵触,想也没想便一口回绝。毕竟在入伍前的想象里,军人就该驰骋沙场、摸爬滚打,哪能做这些针线活?正巧排长在场,他目光坚定又带着几分温和,对我说:“我知道你不会缝,但在部队,我们都得会做针线活才行。”那番话,没有严厉的呵斥,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让我明白在部队,每一项技能都关乎纪律与成长。我不再抗拒,跟着吴松班长认真学习。没想到,凭借这股认真劲儿,我竟成了新兵连里缝被子的行家里手,还当起了“临时裁缝”,帮陆续到来的战友缝补被子。这段经历,让我第一次深刻体会到,部队里无小事,每一件看似平凡的事,都能磨砺出坚韧与耐心。

右为蒋鹏

随着对连队生活的熟悉,我很快与战友们打成一片,也和连队干部熟络起来。贾排长刚从军校毕业,肩章上的学员牌在阳光下闪着光。得知我爱好文学,他便成了我写作路上的引路人。那时的我,写出来的文字如同蹒跚学步的孩童,毫无章法。可贾排长从未有过一丝不耐烦,总是不断鼓励我,教我学习军报上的优秀稿件,从模仿开始慢慢摸索。在那段看不到希望的日子里,是他的信任与指导给了我坚持的勇气。终于,在他的鼓励下,我写下了《假如我当了排长》。当这篇文章出现在《军事文学》上时,我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那一刻,我不仅找到了写作的乐趣,更找到了在军营里绽放光彩的方向。

时光飞逝,新兵下连后,我被分到连部担任文书,写作也成了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即便如此,贾排长的鼓励和指导从未停歇。在他的帮助下,我的文字逐渐成熟,一篇篇“小豆腐块”陆续见诸报端。我的努力也得到了团机关政治处的认可,他们极力推荐我去宣传科学习。两个月后,我如愿调到团机关政治处,后来又前往军区深造。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军营的培养,离不开像贾排长这样的引路人。

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的我早已脱下军装,回归平凡的生活。但那段迷彩青春,那些与战友并肩奋斗的日子,那些在写作路上的迷茫与突破,都深深烙印在生命里。照片里的我们,眼神清澈而坚定,满是对未来的期待。而现在的我,每当回望,心中满是感恩。感恩军营,让我从青涩走向成熟;感恩战友,陪我度过那段难忘的岁月;感恩那些看似平凡却意义非凡的经历,成就了今天的我。

这张老照片,不仅承载着过往的回忆,更见证了一个少年在军营里的蜕变与成长。它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无论时光如何流转,那段迷彩青春永远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