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本草丨这味药可是个宝,有“不死草”称号,补肾养肺,健脾祛湿,气血双补还解烦安神!

2024-11-29 11:25

门冬如佳隶,长年护阶除。生儿乃不凡,磊落玻璃珠。

——范成大 《霜后纪园中草木十二绝》

诗中的门冬就是我们中药里常提到的麦冬,其性微寒,味甘、微苦,能入肺、胃、心经,能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在小雪过后,秋燥消退、寒邪来袭、昼夜温差变大等都容易让人生病不适,很多人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干咳、上虚火等等。因此,冬季食用麦冬进补,再合适不过了。用来煮水喝、煲粥吃都行,对肺阴虚、心神不宁诱发的小问题都很有帮助。

随处可见麦冬草

麦冬又叫"沿阶草",韭菜似的叶片茂密浓绿,凌冬不凋,因此经常种在台阶边、花坛里作为绿化装饰。

这种小草看着不起眼,而它最"精华"的部分也深埋于土中。生长数年后,积累了充足养分的麦冬,根部末端会变成纺锤状的小块根,将块根采下晒干,便可以作为药材使用了。

典籍中的麦冬

麦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言其"气味甘,平,无毒。主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

《本草纲目》:"麦须曰虋,此草根似麦而有须,其叶如韭,凌冬不调,故谓之麦虋冬。"

俗作门冬,是便于书写,还有诸韭、忍冬的别名。因其可以服食断谷,故又有禹余粮、不死草之称。

秋冬养阴用麦冬

秋冬主收藏,主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所以,冬季养生一定要把养阴作为首要任务。

养阴润肺止咳

麦冬凉润,既能养阴润肺,又能降逆下气,润中带补,为滋阴降逆止咳之良药。用于阴虚肺燥、干咳、燥咳、劳热咯血等效果,同时麦冬对火逆上气、咽喉不利也有明显的疗效。

【食疗推荐:百合麦冬粥】

百合、麦冬、沙参少量,粳米适量,青橄榄、川贝母微量。将材料放入锅中,加水煮成粥,食用时加适量冰糖。

润肺美肤养颜

麦冬归肺经,中医认为"肺主皮毛",而皮肤的状态反映了五脏中肺的状况,秋冬皮肤干燥起屑,则示体内肺热阴虚。

【食疗推荐:麦冬银耳汤】

将银耳泡发,麦冬与泡发的银耳一同入锅内,加适量水,用文火煮成浓汁后,加入冰糖,熬煮5分钟即可服用。

清心除烦安神

内热生而阴津少,热扰心神,易夜寐不安,甚者辗转难眠。麦冬性凉,润而可清热,入心经,可清心之虚热,可用于阴虚之失眠、烦躁。

【食疗推荐:太子麦冬炖羊排】

太子参、麦冬、百合、冬菇切半,加瘦羊肉一起煲汤。水烧沸后以小火煮1小时即成。

益胃生津润肠

慢性胃炎阴虚型患者,往往因胃中阴液不足,而产生胃脘部嘈杂不适及反酸;阴虚之人往往大肠干涩,排便硬而不畅。

麦冬恰恰是治疗此类症状的药物,其在治疗胃阴不足的玉女煎以及治疗便秘的增液承气汤等常用方剂中均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食用麦冬要注意

1、虚寒导致腹泻的患者应避免饮用,因为麦冬比较寒凉,此类患者饮用后会导致症状加重。

2、小儿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饮用麦冬水容易造成腹痛、腹泻等症状。

3、风寒咳嗽的患者需避免饮用,麦冬虽然能够止咳,但是它适用于阴虚导致的干咳,不适合治疗风寒或湿痰导致的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