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越大越不听话? | 节目回放
主持人:悠扬
嘉宾主持人:刘芳
网友留言:刘芳老师,我家孩子小时候可听我话了,乖得不得了。现在人大心大,什么都不听我的了,整天往自己房间里一钻也不知道在干嘛,我说和他多交流交流,他要么敷衍,要么不吭声,要么和我顶嘴,以前好好的一个孩子,这到底是怎么了啊?
点击收听!

爱聆听
00:00 / -Q:为什么孩子越大越不听话?
刘芳:研究者发现,父母的权威感来源主要有4个成分,权威定向;知识定向;身份定向;行为定向。权威定向:这个人是管事儿的,他当家他做主,什么事儿都是他说了算。知识定向:这个人懂得多,说得对,让我心悦诚服。身份定向:父母之命,不可违背,还是听他们的吧。行为定向:做错事情要挨打的,所以要听话。
这几个成份在儿童认知中的重要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显著的变化。研究调查发现:5岁的儿童对权威的服从主要出于行为定向(害怕惩罚)以及身份定向(对方是大人的身份)的考虑;10-13岁的儿童对权威的服从则主要从知识定向的角度来出发(对方是不是大人已经不重要了,以理服人最重要)。
换成大白话说就是,孩子小时候听话,主要是怕打怕罚。这个阶段对孩子的管教,往往需要以奖惩制度来进行约束。
Q:怎样才能让孩子大了还听我的呢?
刘芳:挑战权威,这是每个年轻人的必修课,如果没有人挑战权威的话,我们的社会是不可能进步的。现在有两种教授,一种教授是你就听我的,跟我做这个项目,另外一种教授就激发你,让你有新的想法,成就一个年轻人。老师好不好?就是看孩子们能不能够挑战你的权威,如果这个权威没有被撼动,这个老师也是值得尊重的,如果这个老师的权威轻而易举就被撼动了,他也是值得反思的。并不是每一个教授,每一个成年人他都是对的,如果都固有的这样思维的话,我们就不可能进步。
悠扬:我们做父母的不是生而为父母,而是学而为父母。
刘芳:这个观点我特别赞同,就是做父母也要学习。各位家长,你在你的孩子还很小,比如说青春期十二三岁就开始有叛逆,有逆反,有不同意见的时候,你是不是应该静下心来,先听他说完?先听他表述?然后看看有没有可取性,你也可以察言观色。你不要他一有想法的时候,就把它拍死。你的孩子长期被你拍死,要么他小小就叛逆,不听话,要么他就忍着忍着。忍到一定的程度,他爆发的时候,你更是不可收拾。
Q:家庭的这种权威感发展的不好,孩子会怎么样?我们应该怎么去发展和理解这种权威感,尽量让和孩子这种相处更平等和融洽?
刘芳:这个特别难,要让家长掌握一个度,特别难。就说你让家长跟孩子平起平坐,一时半会儿是做不到的,你让他慢慢的接受可能还可以。但是作为家长的,有没有发现另外一个现象,就是当你老了,你在孩子面前是不是就变得小心谨慎,唯唯诺诺起来。好像孩子说的都对,孩子就成为了一个权威,因为当你无能为力的时候,你的经济不够支撑家庭,你的身体也不够支撑你的时候,你发现孩子就成权威了,就倒过来了。这就是一个循环。
权威感很重要的一个作用,是帮助一个人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并不是简单地说“服从”好,还是“不服从”好,而是要建立一个对“权威”的正确认知和正确判断,以及找出自己与“权威”的相处之道。
因为,为了更好地协调与权威间的关系,同时理解并执行从权威那儿发出的各种命令,一个人可能会去思考、探究、推理:“我应不应该服从?为什么要服从?如何服从?如何不服从?哪些情况我必须服从?哪些情况我可以不服从?如何通过服从给自己带来益处?如何避免不服从带来的坏处?……”
因此,儿童对特定的权威关系不仅仅只有简单的“服从”与“不服从”两种行为反应,还含有一个复杂的内部认知过程,正是这一探究性的权威认知活动推动了儿童社会化进程,并使之日趋合理化,来让他们更好地融入、适应社会。
Q:如何才能让家人接受你的权威?
刘芳:最近,我看了凤冈一中杨华老师写的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他都写亲情的,让我感触良多。第一篇写的是女儿,女儿说,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他写的是3岁的女儿,和他一起睡懒觉的时候,把小手枕在他的那个颈脖下,就好像他睡在他女儿的手心里,他说他从来都是忙忙碌碌的,每天都很充实。但是突然有一天因为睡懒觉,因为被女儿握在手心里不好打扰他,怕把他弄醒。所以就恬静地陪着她睡着。感触良多,原来孩子是需要陪伴和理解的。
第二篇叫做为什么我们俩之间没有交流?写的是他和父亲的故事,让我看了以后唏嘘不已,就说,他父亲老了,他去厨房的时候和父亲要面对面撞在一起了,父亲就很快闪到一边贴墙而立,眼神里全是闪躲,全是愧疚,觉得我不小心撞到你了,你先进去,这个位置的改变突然让他觉得心里很暖,就说随着父母的老去,现在逐渐在孩子面前没有了权威。
在一个家庭里,我们应该以爱的名义去善待每一个人,多关注关心他们。这两个温暖的画面就是在警示我们,我们的权威有时候是会随着年龄的改变而改变,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你不可能永远是权威。那么如何让家人接受你的权威呢?就是你要不断的充实自己。放下权威,你可以成为一个全新的父母,一个全新的自己。我认为,不管是父母也好,老师也好,我们的权威首先应该是值得孩子尊重你。其次就是他喜欢你,信任你,然后就是想成为你这样的人。
悠扬:什么叫叛逆,叛逆就是不听话,不听谁的话,不听爸妈的话。所以我不太喜欢对青春期的孩子无端贴上“叛逆”的标签,我更喜欢说这是他们成长路上所表现出来的“个性”。为啥爸妈不挑食啊?因为买的都是他们爱吃的!尊重生命,尊重每一个孩子,不要只是满足自己的需求,要多体会孩子的感受。
做父母的最高境界是人生导师,而不是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