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学长来了》|生活中的“闲聊”有必要吗 ?

贵州广播电视台故事之声 | 2023-03-05 21:08

遇见·听我说

1.gif

第720夜|陪伴曲《就这样长大》

前几天,有个朋友抱怨起自家的孩子,她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和她就进入了“无话可说”的状态。我问她平时都和孩子聊什么。她无奈地说:“就聊他的学习啊,学习以外还有什么好聊的?毕竟他是个学生啊,闲聊其他不都是废话吗?”她话音刚落,我就意识到问题所在。

亲子沟通中,家长们最缺的,往往是和孩子说“废话”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大部分父母和孩子的交流,除了问学习,剩下的就是说教,聊天的目的总是十分明确。所以父母既不愿意听孩子的“废话”,也不愿意和孩子闲聊。

实际上,聊废话的好处,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大。

知乎上有人发帖提问:生活中的闲聊有必要吗?有位匿名用户说了自己的经历:高中的时候,妈妈包饺子,让他帮忙擀皮,然后他们一边忙活,一边闲聊。

在闲聊的时候,他知道了很多爸爸妈妈以前的事情;在这些闲聊里,他也渐渐能理解父亲脾气为什么这么倔,也理解爸妈对他的良苦用心。

闲聊的时候,是孩子最容易卸下心防,暴露自己的时候。

因为家长和孩子聊废话的时候,孩子内心是放松的,他们能把自己内心的感受都说出来。这样家长就会知道孩子目前在群体当中的困扰是什么,然后家长通过聊天,间接影响到他。

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闲言碎语里,蕴藏着不动声色的力量。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一书中,有一个故事。

有位爸爸偶然间发现儿子的裤子里,藏有很多传情达意的“小情书”。他若无其事地把裤子放回原位,假装不知道这件事。然后他约儿子去打羽毛球,打完球以后,他就开始和儿子闲聊。

他跟儿子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喜欢过一个女孩,但是因为那时候的自己没有能力,就把这份感情偷偷放在心里。直到自己考上了好大学,对未来有了规划,有信心给女孩更好的生活时,才开始和女孩谈恋爱,并结婚生子。

自始至终,关于孩子的秘密,爸爸只字未提,而是通过一次闲聊分享,引导孩子正确处理青春期的懵懂情感。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父母用生硬冷漠的大道理去教育孩子,不仅容易白费力气,还容易引起孩子的抗拒和叛逆。倒不如用闲聊的方式,不动声色地攻破孩子的心防,用故事去包裹生硬的道理。

如此一来,教育更能够发挥它的功效。

其实和孩子“聊废话”,并没有这么难。只需要父母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做出一点点改变:

1. 不要带有目的去聊天 

很多家长和孩子聊天的时候,开始一两句可能只是在问孩子在学校的事情。然后不管孩子回答什么,家长都会把话题引到学习上。这样一来,不仅把天给聊死了,也不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还会让孩子产生抵触的心理。如果家长真的想了解孩子,引导孩子,首先就要学会不带目的去聊天。简单来说,就是顺着孩子的话说,而不是顺着自己的意愿去问。

2. 学会启发式聊天 

有一种聊天方式,叫做“海沃塔”。它就是聊天时通过提问、回答、对话、讨论来延展和探讨问题。

看似漫无目的的闲聊,其实是在用“为什么”、“怎么样”开放性的问题启发孩子代替直接评价。通过不断反问的方式,孩子在回答的过程中,既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也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3. 耐心把孩子的“废话”听完 

实际上,在孩子畅所欲言的过程中,其实就体现了孩子和父母之间是联结的。而孩子愿意说的前提,是父母要具备倾听孩子说“废话”的能力。当父母习惯性打断孩子的话,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话不被重视,亲子间的交流就会出现障碍。当孩子知道他的声音是会被听到的,他表达的内容是被重视的时,他才会想和你聊天。

曾在网上看到一句话:“和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没有‘有用’或‘没用’的区别。我们说的每一句‘废话’,自有它的作用。”和孩子聊天的过程,既是我们了解孩子的过程,也是教育孩子的过程。与其等孩子长大以后再猛然灌输一堆大道理,不如在闲暇时间和孩子唠唠嗑。用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教育一点点渗透在闲聊的话语里。这样的沟通和教育,才真正有价值。

 

来源

ID:mmbaotuan|作者:大余 

《遇见》栏目投稿邮箱:gszsgsl@163.com

0.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