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苑丨12月26日央视《CCTV空中剧院》,时代京剧《锦绣女儿》首秀
12月26日(周六)19:20《CCTV空中剧院》栏目首播《锦绣女儿》。
黔山苗寨,又到寒冬年关,外出打工的男人们要回家过年了,女人们翘首以盼。苗家绣娘阿彩,按当初约定,盛装迎接未婚夫归家完婚,却等来被抛弃的不幸结局。阿彩剪衣明志,不再做苦等终老、盼归无望的山村女人。然而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摆在面前:男人走了,女人们该怎么办?
阿彩个人命运的突变,村里女人们的遭际,生活的沉重刺痛着她的心,但也点燃了尘封已久的刺绣梦。她要带着留守乡村的女人们,用方寸刺绣,让自己的人生得到拯救和改写。然而命运弄人,她和绣娘们接连遭遇了一系列戏剧性的大反转,在和贫困命运、固有观念的抗争中,苗乡绣女以前所未有的文化自信,刺破贫困,化蛹成蝶,上演了一出新时代的巾帼绣娘命运变奏曲!
大山的褶皱里,一根绣针,绣出了绚丽斑斓的如锦之路。云天之上,霓裳飞舞!
《锦绣女儿》是贵州京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用文艺聚焦脱贫,聚气凝魂,根据贵州苗族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事迹而创作。创排过程中得到了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中共贵阳市委宣传部、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和贵阳市旅游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2017-2018年,贵州京剧院完成“中国京剧音像集萃工程”入选剧目《铁弓缘》《女杀四门》《红鬃烈马》《战洪州》的录制,多次在中央电视台11套栏目黄金时段播出,得到了业内人士和广大观众一致好评,在戏曲界和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
贵州京剧院❤空中剧院
2007年12月,作为“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十周年汇报演出”的重要一站,中央电视台《空中剧院》栏目向全国直播了侯丹梅院长主演的关派名剧《铁弓缘》。
2015年9月,由北京市戏曲艺术发展基金会邀请,中共贵阳市委宣传部、贵阳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组织,贵州京剧院优秀传统京剧晋京展演,演出《汉宫惊魂》《铁弓缘》及折子戏专场《白水滩》《改容战父》《三盗九龙杯》,《空中剧院》同期录播。
2016年9月,“空中剧院贵州行”活动中,演出《铁弓缘》及折子戏专场《九龙杯》《赤桑镇》《击鼓骂曹》《盗魂铃》,CCTV戏曲频道《空中剧院》栏目现场录像,并择期在CCTV戏曲频道面向全国观众进行播放。
十余年来,贵州京剧院与央视《空中剧院》多次合作,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及成绩。此次《空中剧院》对《锦绣女儿》首演进行录播,是对贵州京剧院艺术水平最有力的肯定。
为集中展示全国艺术院团助力脱贫攻坚的良好风貌,用优秀创作成果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主办,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贵州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承办,贵州文化演艺集团执办的“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贵州专场演出大型原创时代京剧《锦绣女儿》,10月21日精彩亮相筑城贵阳!同时作为贵州省“2020现实题材优秀剧目展演季”开幕大戏,省市有关领导和近千名市民群众一同观看了演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空中剧院》栏目对该剧进行了全程录制。
《锦绣女儿》主人公绣娘阿彩的主要原型人物之一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获得者石丽平。2018年贵州京剧院通过和她的接触,深深被她的事迹所打动,最终确定了创作思路。
石丽平把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山村妇女集中起来进行培训,先后达一万多名绣娘,让指尖技艺变成指尖经济,实现300多贫困户1000余人顺利脱贫。各地绣娘和一位“绣爷”的平凡又伟大的感人故事,给了主创团队最大的灵感与最深的内涵,为该剧的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锦绣女儿》的创作,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绣”和“京剧”的融合,兼入少数民族文化,赞美时代楷模,颂扬民族团结,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树立和突出了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创作过程中,不拘泥一地苗绣,在剧情、舞美、音乐和服装等设计上,糅合了采风调查过程中了解到的众多具有苗族代表性的元素,在个性中寻求共性,在共性中突出个性。
创作期间,剧本经历过三次重大修改,将京剧“诗词化”的唱词改编得更加通俗易懂,加入了梦幻情节、苗族群舞等元素,将人物故事精华浓缩在主角身上,展现的是新时代下的贵州女性新形象。该剧领衔主演,“梅花奖”“白玉兰奖”“政府最高奖——文华表演奖”获得者侯丹梅院长表示,在音乐、唱腔的编排上,《锦绣女儿》加入了苗语元素,我们希望通过民族+潮流元素,开拓出京剧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