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运⼤数据看贵州⼈⼝流动:“让⼈才住下来、留下来、住得好!”
在春节的最后⼏天,很多朋友踏上外出⼯作的⾏程,当然也有⼈继续留守在家乡。热热闹闹的团圆饭、来⾃⻓辈的压岁红包、以及熬到深夜的麻将桌……打拼⼀年之后这个难得的假期已经和我们挥⼿告别。不论如何,每年⼀次的最大人口流动——春运,其实已经慢慢拉下帷幕。每年的春节背后,有⼀个数据⼗分值得关注,那就是春运大数据。
据百度地图迁徙⼤数据显示,今年春运返乡、节后返城的迁徙规模指数都较前两年⾼出⼀倍多,有明显增⻓。这或许是由于疫情防控政策趋于常态化、精细化,人们的返乡担忧减少。但较疫情前的2019年仍然下降12.5%。
2022年1⽉30⽇是春节假期开始的前⼀天。通过百度提供的迁徙⼤数据,我们看到了今年贵州⼈⼝返乡情况。1⽉30⽇,迁⼊贵州⼈⼝主要来源地为:云南省,占贵州迁⼊⼈⼝总量的18.61% ;重庆市,占贵州迁⼊⼈⼝总量的15.49% ;⼴东省,占贵州迁⼊⼈⼝总量的15.17% 。 排在前10名的来源地还有:四川省、浙江省、湖南省、⼴⻄壮族⾃治区、福建省、江苏省、上海市。
有在外⼯作的游⼦返乡,⾃然也有在贵州⼯作的异省⼯作者离开。根据1⽉30⽇的⼈⼝迁出情况,贵州⼈⼝迁出的主要⽬的地为:四川省,占贵州迁出⼈⼝总量的23.49% ;云南省,占贵州迁出⼈⼝总量的19.77% ;重庆市,占贵州迁出⼈⼝总量的17.72% 。
在百度地图迁徙⼤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今年全国热⻔迁出地是⼴东、江苏、浙江这⼏个省份。⽽其中排名第⼗的,就是贵州省,⽽在前两年的排名中,贵州省还排在第15位。
贵州成为春节前⼈⼝迁出较为密集的地域,似乎也透露出⼀个信息:外省来黔⼯作的⼈似乎越来越多了。这意味着在⼀线城市⾯前,个体做出了⾃⼰的选择,越来越多的⼈选择了幸福感更⾼的中⼩城市。
去年12⽉30⽇,作为贵州省会城市的贵阳荣获“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据悉,“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围绕着人民城市为人民、实现⾼质量发展为主线进⾏调研,累计推选出了80余座幸福城市。“幸福城市”已成为新时代城市的名片和目标。
另外,贵州近几年的⼈才吸引政策和外来⼈⼝的落户政策,也是⼗分有效的。人口老龄化以来,全国各城的“抢⼈⼤战”愈演愈烈。尤其是2019年发改委公布了城镇化新政,要求“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II型⼤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I型⼤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之后,⼈才引进更是成为了各大城市的重点工作。
面对这场“抢⼈⼤战”,贵州省、贵阳市两级联动,在2019年就开始实施“百千万⼈才引进计划”,对引进的“百⼈领军⼈才”最⾼奖励300万元,为⾼层次⼈才在项⽬扶持、科研资助以及住房保障、配偶安置、⼦⼥⼊学等多项优惠政策,同时发放⾼层次⼈才津贴、住房补贴、⽣活资助。
2021年12⽉21⽇,贵阳市第⼗⼀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为着⼒汇聚“强省会”的智⼒⽀撑,贵阳 市将坚定不移强⼈才,⼤⼒实施⼈才引、育、⽤、留“四⼤⼯程”。为进⼀步优化⼈才发展环境,解 决引进⼈才住房问题,贵阳市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修建的⽅式,在⼈才相对聚集、⽣活 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的区域建设⼈才公寓,实⾏免费⼊住、减收租⾦、住房奖励等优惠政策,保障⼈ 才安居乐业。
截⾄⽬前,贵阳市市级层⾯提供市级⾼级⼈才公寓、市级短期⼈才公寓、⻘年公寓、筑梦驿站 四个层次的⼈才公寓,解决不同层次的⼈才住房需求,只要符合条件即可申请⼊住。申请⼈获批后 前3年免费⼊住,后两年按照当地公租房的最低租赁标准收取租⾦。⽽在今年公布的《政府⼯作报 告》中显示,贵阳还将计划筹建不少于10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其中70%⽤于各类⼈才住房保障。
每年的⼈⼝⼀⼤迁徙都来⾃春运,⽽春运⼤数据能直观的反馈给我们⼀个现象:⼈⼝流动的趋势不再单⼀,⼀线城市不再是⼈们的唯⼀选择。 “筑⼈才·强省会”,贵阳提出到2025年,⼈才总量达到160万⼈以上,研发⼈员突破20万⼈。 吸引⼈才,让他们“住下来、留下来、住得好”,这是“强省会”⾏动的重要⼯作,也是为城市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