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创新工作室” 助力景区旅游服务质量提升

安顺日报 | 2021-08-28 09:54

    各级劳动模范在各自的岗位上扎实工作、创新有为,如何把劳模精神不断引向深入?

  黄果树旅游区以创新工作室为载体,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破解景区管理、搓拉客、违章建筑等难题,更好地发扬劳模精神,实现劳模由一人作出贡献的标杆到带动一片一行业作出更大贡献的提升。

  黄果树旅游区组织区内全国、省、市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五一巾帼标兵和工匠代表创建5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成员128人,劳模创新工作室坚持每年有1至2个创新项目,主抓城市管理、旅游秩序整治、“两违”查处、应急处置、精神文明建设等。“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一年来,劳模示范引领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网格化管理让人员“动”起来

  在黄果树景区推行“一中心三条线五卡点”的网格化管理格局,以黄果树新城为中心,博园路口、新城菜场、售票大厅等为节点建立网格化管理包干,确保网格化运行不间断;在黄果树新城、白水镇洒把街、龙宫景区设立三条巡查线,巡逻人员不间断巡查,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在黄果树收费站、新城游客服务中心、大瀑布入口处、洒把街、龙宫游客服务中心五个地方设立咨询服务卡点,实行错时管理。

  网格化管理工作开展以来,工作室成员各司其职,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服务群众。方成勇是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成员之一,他在服务点看到山东籍一游客坐着轮椅,行动不便,便主动上前帮忙,护送游客到达瀑布观景台。

  网格化管理保证了处处都有执法队员,景区搓拉客、非法运营、尾追兜售、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得到有效控制。据统计,今年1至10月,共清理尾随兜售、追拉客人员1630余人,对150余名兜售及追拉客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办结城市管理案件43件。

  “721”工作法让服务“活”起来

  能否做好服务工作,让群众满意,景区有序,是检验执法队伍好坏的一个标准。在践行“721工作法”(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基础上,结合实际开展工作,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治理为源头治理。

  共疏导游客车辆10万余台,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8000余次,帮助游客找回丢失衣物、钱包、手机等20余件,为客人找到遗忘车辆80余台,救助游客20余人,服务景区群众1380余人,帮助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160余件。

  相互交流让思想“新”起来

  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后,党支部也不断健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工作室党支部共吸纳党员11名,发展预备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9名。推行百分制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以党支部为核心,每天上午8点召集工作室全体成员召开晨会,会上分享好的经验,总结工作中的不足,针对存在问题征集妥善处理的意见建议,并采纳优选良好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改。

  劳模创新工作室不仅进行内部交流,同外界也展开交流活动。目前,已接待10余批青岛市的疗(休)养劳模和优秀员工500多人次来实地参观考察,一同在交流中分享经验,碰撞出火花。

  “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弘扬劳模精神、增强劳模感召力的新途径,劳模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为工作室的创新增添了新动力,激发出新思想。”黄果树旅游区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陶兴敏深有感触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