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避暑季|沉浸式体验花江古寨:藏在青山绿水间的红色记忆

文旅综艺节目部 | 2023-07-30 14:52

在贵州省北盘江贞丰段南岸鲲鹏山壁下,有一个依山傍水的古寨——花江村。这里风光秀美,民族风情浓厚,居住着百余户布依人家。除了自然旅游资源,花江村还拥有红军战斗遗址、红色研学基地等红色文化资源以及现代高桥建筑,这让花江村成为了一处绝佳的红色旅行打卡胜地。

鸟瞰黔西南花江村

赏峡谷,重温峥嵘岁月

横跨在青山之间,素有“滇黔锁钥”“飞虹锁天”之称的花江铁索桥,是全国遗存不多的古铁索桥之一。曾是贵阳、安顺逾关索岭(今关岭)南行,经兴义通往云南的水上交通要道。2012年,由于下游董箐水电站建成造成铁索桥处被淹没,便在其上约300米择址另建铁索桥,就有了如今所见的小花江铁索桥。

花江铁索桥

令人感慨的是,这座铁索桥还有着一段红色的记忆。在红军长征时期,红三军团第十一团二、三营,在团政委张爱萍和政治部主任王平率领下,袭击驻扎平街的国民党军吴剑平师六六〇团第二营。1935年4月18日至19日,张爱萍将军率领红三军团主力阻击敌人,掩护红军主力渡过北盘江安全西进。红三军团第十一团第二营及侦察排连夜奔袭铁索桥,追击溃军,在距平街约10公里,离花江铁索桥不到1公里的花江河南岸,同关岭援敌接火。最终,红军依山伏击,英勇战斗,迫敌退回北盘江北岸,成功控制花江铁索桥,完成了掩护红军主力部队全部渡过北盘江安全通过贞丰县境的任务。

小花江铁索桥阻击战场景浮雕

如今,花江铁索桥仍旧作为峡谷间的交通要道,为关岭、贞丰两地的村民们提供往来便利。但历经战争风霜,铁索桥便多了一层厚重的历史色彩在身。

花江铁索桥远景

游古寨,体味军民情谊

走进花江村,布依族民居与绿水青山融为一体,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村落的宣传墙上随处可见少数民族同胞拥军爱军的主题彩绘。

小花江红色文化研学基地

小花江红色文化研学基地里,一幅幅画卷上描绘着当地老百姓口口相传的红军故事。“长征时期红军过贞丰所展现出的优良作风与其他的军队截然不同。红军经过贞丰白层毛安寨子时,又饥又渴,即使在寨子里没看到人,也坚持不拿百姓一针一线,尊重当地村民。路过甘蔗地实在是太渴了,在砍食老百姓种植的甘蔗解渴后,会将银元放在甘蔗桩上,以此补偿村民。当地百姓知道此事后大为震惊,因此对红军十分敬佩。与红军接触甚多,知道红军是爱民护民的好军队。后来在红军被围捕时,当地村民还会冒着生命危险为红军送水,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讲解员赵倩讲述着花江百姓与红军之间至深至纯的军民真情。  

象征着少数民族同胞拥军爱军的浮雕

小花江红色文化研学基地由花江村火箭军希望小学改造而成,这所希望小学为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部队所捐助。后来,学校因入学人口减少、撤点并校等原因闲置。2021年,在贵州大学的帮扶下,贞丰县利用惠州市惠阳区对口帮扶资金,将闲置的小学旧址打造成了红色文化研学基地。小花江红色文化研学基地、花江铁索桥阻击战阵地遗址、红军泉、红军小道等众多红色景点构成了贞丰县亮丽的红色名片。

火箭军希望小学旧址打造成小花江红色文化研学基地 

观高桥,感受发展新篇

黔山贵水架飞虹,桥旅融合新典范。在布依古寨抬头遥望,六安高速公路花江峡谷大桥项目现场施工如火如荼。2021年,花江峡谷大桥项目正式施工,由贵州公路集团和贵州桥梁集团共同承建,计划工期42个月。桥梁全长2890米,横跨高山峡谷,主跨1420米,主桥桥面距水面垂直高度625米。大桥建成后将超越杭瑞高速北盘江大桥,成为新的世界第一高桥,山区桥梁跨径第一桥。

图 花江峡谷大桥主塔墩柱

六安高速8标项目部副经理王淞钰介绍说,花江峡谷大桥的建造并非易事,它作为世界上即将建成的第一高桥,必须抵抗得住十三级大风,并拥有极好的承重能力。项目预计2025年能够完工,到时可以作为地标建筑,吸引游客“停下来”,“往下游”。

作为贵州省“十四五”时期桥旅融合重点项目,花江峡谷大桥将打造为贵州首个集桥梁观光与高空探险“体旅融合”多功能综合体,力争成为“贵州西南部第一旅游门户、全国桥旅融合新典范、世界峡谷极限运动胜地”。

正在修建的六安高速公路

不久后,一座世界顶级大桥将横跨花江大峡谷,在为当地增添一副美景同时,也为布依古寨的发展注入文旅新资源,实现桥、文、旅三者结合发展,为百姓增收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正在修建的花江峡谷大桥与花江大峡谷景区融为一体

2022年,小花江顺利获评国家3A级景区。在创建州级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之初,花江村就定下了走“红色+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据悉,暑期到来,花江古寨已经接待了众多研学团队,低头赏峡谷、寨内听研学、抬眼望高桥,众多游客在花江古寨深度体验红色之旅,多维度感受花江村这片红色热土带来的精神力量。

素材提供:贵州大学传媒学院星桥实践队 姚靓靓 娄菲 杨逸 石民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