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逐日”,中国人将要点亮我们自己的“太阳”
5月1日,我国的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在合肥正式启动总装。在它旁边,我国的大科学装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夸父”项目建设也已进入关键阶段,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全面建成。
这座以“夸父逐日”典故命名的国之重器,承载着中国科研人“将神话写入现实”的雄心:其国产化率将达100%,170余家单位、千余名建设者正攻关百秒级强流负离子束、万吨级锂铅回路等尖端技术,让中国首次掌握聚变堆全周期研发能力。 这座凝聚中国智慧的“能量圣殿”将于2027年冲击全球首次聚变发电演示,用氘氚聚变的星辰之火叩击能源革命的终极之门。
2006年,当全球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在合肥点亮第一束等离子体时,运行时间仅如流星般短暂的三秒;如今,“东方超环”已蜕变为持续千秒的“恒星熔炉”,每十年将运行时长提升十倍的“中国速度”,让《三体》中“可控核聚变突破锁死”的科幻预言照进现实。
在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环流三号”装置更以1.6亿度电子温度点燃“燃烧等离子体”,自主研发的微波回旋管如“能量光剑”刺破技术壁垒,7兆瓦中性束注入系统堪比“恒星发动机”,让中国首次站上聚变燃烧实验的世界之巅。
上世纪,816地下核工程隐于西南群山,科研人员用算盘计算数据,手绘图纸突破技术禁区,以“深埋地心的长城”守护国家安全;那之后,秦山核电站矗立东海之滨,用“零的突破”点亮万家灯火;现如今,今日,中核集团以95%国产化率锻造“人造太阳心脏”,用2000余项专利将“卡脖子”清单变为“登天梯”……
从荒漠戈壁里“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默默坚守,到时代潮头“未雨绸缪、勇攀科技高峰”的果敢担当——不同年代的时空坐标里,一代代中国人不懈奋斗,挺起民族脊梁,书写“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华章。中国的核工业发展,正是几代人接力书写的史诗。
中国核能的征途始终与文明脉搏同频共振。此刻,合肥科学岛上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已然能够以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千秒稳态运行。当“夸父”的磁约束之力驯服聚变之火,这片土地上正上演着“神话照进现实”的壮美叙事。
从《淮南子》记载“爰止羲和,爰息六螭”的太阳神车幻想,到今日“人造太阳”点燃终极能源之光,我们追逐的不仅是能源自由,更是文明升维的无限可能。
当海水中取之不尽的氘元素化作照亮千家万户的星光,当“人造太阳”的光芒刺破化石能源的阴霾,这场始于《山海经》“追日”神话的征程,终将在华夏大地上谱写新的创世篇章!脚步不停的中国人终将与太阳的距离越来越近。
(记者:王一雄 李俊志 马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