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读字丨有“田”、有“水”,你猜到是哪个字了吗?

撰稿:一凡 | 2024-04-05 20:51

周代,是我国第一个历史纪元比较清晰的朝代。

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那么,“周”的本义是什么呢?

图1:“周”字的甲骨文写法

从“周”字甲骨文比较常见的字形来看(见图1),它很像种满了庄稼的田园。“田”表示筑埂划界,圈地而种,但多出来的那四个点又代表什么呢?这就要从“周”的先祖靠什么发的家说起。

《诗·大雅·生民》中有这样一首歌:“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这里提到的“后稷”,就是“周”的先祖,帝喾的儿子,原名姬弃。

舜帝的时候,洪涝濒临,到大禹治理洪水后,赤地千里,百姓没有粮食可吃。为了解决百姓的口粮问题,姬弃奔走各地,教人们耕种的知识,播种百谷,劳苦功高。于是,舜帝便封他于邰(今陕西省武功县西南),史称“后稷”。

后稷死后,他被尊为农神。他的儿子不窋(kū)继位后,继续发展农业。不窋死后,鞠继任,仍立足于领导周人钻研农务。到了鞠的儿子公刘时,周部落开始了新的命运。公刘不满足于只掌握先前的农业经验,他开始选良种、治虫害、研究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更重要的是,他还发明了掘井灌溉技术,提高了周人的粮食产量。

图2:“周”字的金文写法

再来看周代金文的“周”写法(见图2),最下部的“口”,就表示掘井灌溉;里面的“四点水”,则表示水要均匀的流到田里的各处,这就是“周到”。

此外,“周”还有个异体字“週”,意思就是围绕田埂一圈查看。后来,这个字就简化、合并为“周”,这就是“周围、周长、周而复始”等词的来历。

图3:“周”字的小篆写法

“周”姓最初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周朝初期,大规模分封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广布于黄河中下游及江淮地区。“周”姓由西向东迁徙繁衍,与周王朝都城由陕西向河南东迁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平王东迁洛阳后,周氏得到了大举的繁衍,一度成为巨族。秦灭六国时,各国贵族的迁徙,以及秦末战乱,为“周”姓的发展、扩散提供了条件。秦代的郡县制、汉代的郡国制,又使“周”姓有了形成郡望的机会。

魏晋南北朝时,因北方长年战乱,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周”姓族人也随从中原的士族大举南迁。

隋唐前后,“周”姓又有大规模发展。唐末五代连续几十年的动荡,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与南宋末年蒙古兵南下,这几次大战逼使河南、山东一带的中原“周”姓大量南迁,主要迁往福建、浙江、广东。因此,周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周姓在西南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中是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图4:“周”字的字体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