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线丨中提琴家苏贞首演 《那个年代》
近日,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的“鸿雁——中外名曲交响音乐会”上,指挥家范焘执棒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携手中提琴演奏家苏贞,精彩呈现了两首中提琴协奏曲:温暖质朴、散发出浓郁思乡之情的《鸿雁主题随想曲》,在时代变化中迷茫忧伤、激情与悲情交织的《那个年代》。其中《那个年代》为首演。苏贞的演奏感情丰沛、音色变化丰富,时而激情迸发时而如泣如诉,让现场观众随时代风云变幻或忧或喜,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潸然泪下。
借鉴民族乐器演奏技巧
《鸿雁主题随想曲》由作曲家姜万通根据内蒙古巴彦淖尔民歌《天鹅》作为创作基调,加入蒙古族长调和舞蹈音乐素材发展而成。作品自2014年面世以来,作曲家根据演奏的需要将其改编成大提琴与乐队、中提琴与乐队等多个版本。
这首作品有三个自由华彩部分,充分展示独奏中提琴的演奏技巧和蒙古族鲜明的音乐风格。苏贞的演奏充分发挥了中提琴的歌唱性,音色醇厚,比如,音乐一开始由独奏中提琴呈现引子,模仿蒙古族长调和马头琴的表现手法(如马头琴演奏中常用的滑音、抹音、打音等),营造出草原广阔无垠的意境,表现蒙古族人民的宽广胸怀。
苏贞介绍,《那个年代》曾在中央音乐学院内部试演,之后作曲家对乐队、独奏部分分别作了改善与调整,此次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为首次公演。乐团的演奏家们也特别喜欢这首作品。
“每次演奏这首作品我都有不同的感受,会把自己以往人生的许多感悟融进去;每个听众都有自己的‘悲伤年代’或‘欢乐年代’,听到这首作品的旋律,就会想起一些或充满激情或忧郁悲伤的往事。记得在修改这首作品时,我和李勋老师一句一句地分析,探讨每一个乐句应该是什么感觉,讨论了两个多小时。作为当代的演奏家,能够与优秀的作曲家一起工作,真的很幸运——好比搭建一座房子,作曲家是设计师,我是工程师,我们一起努力把房子建起来,这是非常宝贵的经历。”苏贞表示,这首新作品在演奏家与作曲家的共同努力之下经历了二次创作,在舞台上由指挥带领演奏家们又进行了深层次的发挥,得到观众的高度认可,这对推动中提琴创作发展是一次积极的探索。
(内容源自京报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