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读字丨它的起源很古老
中华民族的早期文明,是众多部落共同创造的。在远古社会,每一个部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擅长,有的善于种植,有的善于捕猎,有的善于制造工具……因此,各部落都会选择本部落的擅长作为部落图腾或者徽号。后来,这些图腾或者徽号逐渐转化为文字,这也是文字起源的一个重要途径。
今天我们要说的“段”字,它的由来是什么呢?
图1:“段”字早期的金文写法
先来看“段”字早期的金文(见图1),从字形看,分为“厓”和“殳”两部分。其中,“厓”是由“厂(ān)”和两个点组成。那什么是“厂(ān)”呢(见图2)?
图2:“厂(ān)”字的甲骨文到金文写法
《说文解字》:
厂, 山石之厓巖,人可居。
翻译成白话就是,“厂”就是人可居住的简易石崖。
远古时期,在人类还没有掌握造房技术之前,一般都是找一处可以避雨的石崖,经过简单修整,确保石崖上不往下掉石头,就可以居住了。而“段”字仿佛就给我们还原了古人修整住处的场景,他们手持敲击工具“殳”,把有可能造成危险的石块敲击下来。
《说文解字》:
段,椎物也。
朱芳圃在《殷周文字释丛》中讲得更加明白具体,他说:“金文段,象手持‘椎’于‘厂’中捶石之形。”“段”字是象形字,一般认为,它的左边像山石或山崖的形状,右边的象形则是用手持锤击之。由此可知,“段”字的来历当与开采石料、打磨石器有关,它的起源应该是非常古老的。
远古祖先在人类历史的最早阶段就学会了使用和制造工具,在悠久漫长的史前时代,人类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公刘》所记载的是后稷的曾孙、古代周的首领公刘率领族人自邰迁豳,安定居处,开基创业的事迹。到达豳地之后,公刘派人横渡渭水,采运石料。按郑玄和孔颖达的说法,他们采来的碫石是用作椹质。所谓“椹质”,就是锻造金属器具用以承受锤击的砧垫。
而“段氏”的出现,始见于《周礼·考工记·轴人》,“段氏为镈器”。晚清学者孙诒让解释段氏的含义说:“凡铸金为器,必椎击之,故工谓之段氏,锻则所用椎段之具也。”这里所讲的“段氏”,是指专门从事锻铸的工匠和管理人员。
当“段”单独作为部落徽号和姓氏出现之后,原本锤击敲打等义项就需要造一个新字来替代,这就是我们今天所使用的“锻”。
那么,“段氏”部族的发源地在哪呢?道家始祖老子名叫李聃,他的孙子李宗,受封享用“段”和“干”两个地方的物产。所以,他的后代子孙就以封邑名为姓,有的姓“段干”,有的单姓“段”,也有的单姓“干”。后来,又都改为单姓“段”或者“干”了。
图3:“段”字的字体演化
根据汉初的地方郡县设置看,“段干”相当于现在陕西、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地区,治所在今山西省汾阳县。
战国时期,魏国首霸中原。这取决于魏文侯拜孔子的弟子子夏为师,靠子夏的影响力来收拢天下人才,段干木就是其中之一。段干木就是李宗的后代,他很有才能,但不愿做官。国君魏文侯曾经登门去走访他,他却避而不见,翻墙逃走了。魏文侯为了请他出山,费尽了心思。每当乘车路过他家门外时,就下车扶着车前的横木走过去,以表示对段干木的敬重。有人问魏文侯,为什么走到段干木家门前要下车?魏文侯说,段干木是个有贤德的人,他不为富贵浮名而坏了君子的道德,像颜回一样居陋就简,对这样的君子,我怎么能不下车表示对他的敬重呢?后来,段干木终于被感动,答应追随魏文侯共创大业。魏文侯在位50年,开创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这与段干木的雄才大略辅政安是邦密不可分的。
段干木的后代有以单姓“段”为姓氏的,这为山西“段氏”的由来。
段干木这一系,还不是段氏的主流。因为,多数“段氏”是以姬姓共叔段为始祖的。
据《史记·郑世家》和《元和姓纂》等资料记载,春秋时,郑武公有两个儿子,分别是寤生和叔段。郑武公去世后,大儿子寤生即位,是为郑庄公。但郑庄公虽然即位了,他的弟弟共叔段却极力反对,最后走上了反叛的道路。郑庄公派兵讨伐,最后打败了共叔段。共叔段的子孙四处逃散,有的姓“段”,有的姓“共叔”,还有的以“共”为姓氏。这就是河南段氏的由来。
早期“段氏”以陕西、甘肃一带繁衍最旺,后来大致以此二地为主迁地,扩播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