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社区托育 托起千家万户稳稳的幸福
聚焦问题补短板,把幸福落到实处
近年来,随着全面两孩、放开三孩生育政策实施,婴幼儿无人照料成为不少家庭最棘手的问题,也是阻碍生育的首要因素。城市中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家庭有托育的需求,普惠性的服务供给不足成为当前的短板问题。
8月17日,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郝福庆介绍,为支持托育服务发展,《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重点围绕“基本”“普惠”“投资”“收费”“减负”五个关键词下功夫。其中提到,着力增加惠普性服务,通过发展公办托育机构,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支持用人单位举办、建设社区服务网点,探索家庭托育模式等多种渠道,有效扩大普惠性的托育服务供给。
社区服务是百姓家门口的基础性服务供给,发挥着为民、便民、安民的功能,社区有责任解决婴幼儿托育难的问题。
社区配套需跟上,“软硬”兼施促发展
随着幼儿托管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刚需”,丰盈的社区配套资源也成为许多业主最关心的问题。就在去年1月,贵阳市经开区首家社区幼儿托管中心在贵阳恒大溪上桃源正式揭牌。
业内人士分析,就目前情况来看,整个经开区乃至贵阳市,婴幼儿家庭的托管需求还得不到满足。该托管中心的面世,刚好填补了这一空白。托育服务是现代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贵阳恒大溪上桃源创建社区幼儿托管中心,是造福社区群众和完善区域内生活配套的一大创新和突破。未来随着正式投入使用,必将切实解决业主特别是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
因此,社区托育服务作为普惠托育供给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仍需以问题为导向,在“软硬”两个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完善社区配套资源,依托于“15分钟生活圈”建设目标打造“15分钟托育服务圈”,促进社区托育服务多点开花,让婴幼儿照料问题在家门口解决,进一步助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
“硬”的方面,主要是社区基础设施和设备的支持。利用符合托育服务要求的社区闲置空间改建为托育场所,为社区服务中心等综合服务设施增设托育服务功能,综合统筹养育照护家庭育儿指导中心、实训基地亲子活动中心、亲子乐园实训基地等多种功能,实现专业化、同质化社区托育服务体系。除了项目自身的全能配套外,区域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优势也不容忽视。
“软”的方面,主要是人员培养培训、行业管理服务等方面。针对婴幼儿照护服务人员,大力开展社区职业道德和安全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婴幼儿照护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尝试与能够提供托育服务的物业企业合作。开发社区志愿服务新领域,引导能够为托育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志愿者服务团队等开展社区托育志愿服务。社区托育除了为孩子提供安全、慈爱的托管及看护服务外,还应为保健室、配餐室等相应的服务用房配备专业的老师、营养师、烹饪厨师等,保证托育功能齐全,从吃、玩、学等多方面,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功能完善、温暖洋溢的成长乐园,让业主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托育服务。
“一老一小”有保障,千家万户皆安宁
目前,贵州积极推进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今年印发的《贵州省促进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推进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组织保障措施。关于社区托育,该方案提出,到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5个,城镇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健全,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关注“一老一小”,完善社区服务是重中之重。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只有“一老一小”切实得到保障,家庭才会幸福安宁,中青年群体也才能解除后顾之忧,安心工作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