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季丨老兵倾囊传“绝活”,薪火相传续荣光
驼铃声起,退伍季的军营里,武警贵州总队各支队的老兵们正用不同的方式,为军旅生涯写下最后一笔。
武警贵州总队安顺支队:把“十八般武艺”刻进营盘
在武警贵州总队安顺支队的营区,“硬核传承”是此刻的主旋律。宿舍里,即将退伍的老班长捏着被角,演示练了十二年的叠被手法,从掐边的力度到修角的角度,指尖的茧子蹭过被面,把“三分叠,七分修”的门道掰碎了教;训练场上,教员弓步稳如松,一声“闪身、起腿!”震得空气发颤,示范时裤脚带起的风里,藏着他对每个格斗动作“毫厘不差”的较真;营房角落,背着工具箱的老兵正给“小跟班”划重点:“电路得查三遍才放心,墙面裂了别等第二天补”,扳手拧螺丝的力道里,全是对岗位“滴水不漏”的坚守。他们把摸爬滚打练出的“硬功夫”,实打实塞进了战友手里。
武警贵州总队毕节支队:让“军营的魂”住进心里
武警贵州总队毕节支队的老兵们,则更像“故事的摆渡人”。荣誉室里,老兵指着泛黄的照片讲队史:“当年比武,我们啃着干面包练到后半夜”“抗洪时,战友们手挽手堵缺口,谁都没退一步”,每块奖牌的光泽里,都映着“不服输”的模样;宿舍里,他们扒拉着床头柜絮叨:“花钱得算计着花,卫生死角得跪着擦才干净”,碎碎念里藏着“作风比脸面金贵”的叮嘱;训练场上,老班长卷起袖子露出发硬的老茧:“这是单杠磨的,那是匍匐时蹭的”,伤疤的故事里,藏着“奋斗才是青春模样”的答案。他们没说太多大道理,却把“忠诚”“担当”这些词,揉进一个个具体的故事里,悄悄种进了新兵心里。
无论是安顺老兵把“硬功夫”揉进指尖的传授,还是毕节老兵用“老故事”点亮心底的光,他们都在用最实在的方式证明:军装或许会脱下,但那些刻在骨子里的本领与精神,早已顺着“传帮带”的脉络,成了军营里永远燃着的火。
武警贵州总队安顺支队 唐忠飞 王程
武警贵州总队毕节支队 朱自成 李承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