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科技之星|覃引:专注药食同源基础研究 在生态食品界奋力前行
柔肩担重任,智勇绘新篇
绘科技蓝图,展巾帼风采
贵州省妇女联合会&贵州广播电视台教育事业部
【人物简介】覃引,贵州理工学院副教授、微生物学博士、贵州省天然产物研究中心站博士后,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贵州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贵州省工业研究中心园区研究所所长、《食品工业科技》审稿人、贵阳市高层次创新型青年科技人才、贵州省大健康联合会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
行远自迩 缘回教学科研
覃引的职业生涯缘起特殊的家庭背景。她的外祖父外祖母、父亲、母亲都是中学教师。2008年,硕士研究生应届毕业后,本有机会留在高校工作,但一想到“刚出学校又进学校”,以及缺少工程实践的历练,她放弃了留校的机会,选择做一名设计院的工程师。机缘巧合之下,在从事工程师工作5年以后,命运之轮再次把她与教育行业紧紧连接在一起。2013年,她成为了贵州理工学院一名专任教师,从此与教学科研结下了不解之缘。
笃行不怠 做基础研究的探索者
201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覃引在贵阳市乌当区新场镇发现了一种类似蔷薇科的小浆果,经农户介绍得知其名称叫“树莓”,也叫覆盆子,由许多小核果和一个中空的中心组成,富含多酚、黄酮等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降血脂、降血糖等多种功效,被誉为“第三代水果之王”,其籽、叶、茎以及果实等均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我国“948”项目将树莓列入产业发展计划,经多次临床验证,每天饮用树莓果汁可以预防致癌物的产生和清除体内自由基。这么好的可食用浆果,在贵州一直处于“野蛮生长”、欠开发、欠研究的状态。为此,她近7年来,就一直专注研究树莓的功能活性物质,对树莓中多酚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分子机理、人体内的消化变化规律、发酵后多酚组分的释放机理以及树莓在抑制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降血糖功效的潜在机制上做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填补了贵州省内对树莓基础研究的空白。
覃引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1区top期刊发表文章4篇、2区top期刊发表文章2篇、北大核心期刊5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专利7项;并将基础研究的成果到企业转化落地,与企业共建一条中试生产线,开发的“树莓发酵茶”产品为企业累计新增销售额40万元。近五年,覃引以树莓为研究对象,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1项、市厅级项目1项、横向项目1项。此外,她主持在研市厅级项目3项、横向项目10余项、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4项。
事必躬亲 做大地论文的实践者
在开展科研项目的过程中,覃引注重“科研反哺教学”,作为本科生科研指导教师,共指导14支队伍,覆盖98名本科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这14支队伍均获得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并获立项支持(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4项、校级项目7项)。作为科研指导教师,覃引先后指导本科学生获国家级竞赛三等奖一项、省级竞赛三等奖五项、省级优秀奖两项。指导的学生中有6人考取了扬州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青岛医科大学、湖南大学等。团队中绝大多数学生进入了生态特色食品与医药行业从事技术开发与销售管理等工作,为贵州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了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2014年,覃引在指导学院参加“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中,一直坚持工作到临产前;2017年,当生下二宝后不到两个月毅然重拾书本,认真准备考博。2018年顺利通过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成为了学院第6个学历提升的青年教师。
2021年,深入黔西南州五个县(市)开展新型工业化发展调研。针对册亨县的油茶种植和产品加工,为当地企业提出了专业化的建议,起草了《黔西南州新型工业化研究(生态特色食品行业)》报告。2023-2024年,深入黔东南州黎平县,与黎平县工业园区的黎平青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贵州久晟油茶科技有限公司、贵州颐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就“黎平糯米”“青江天麻”“黄精茯苓茶”等产品的开发提出了工作建议,获得了企业的认可。目前正在与贵州圣济堂药业有限公司共同开展“益生菌提升黄精多糖释放及开发高值化绿色降糖产品关键技术研究”项目。
覃引不仅注重理论研究,也注重实践应用,成功促进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此外,还通过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为科学研究与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科技创新·巾帼风采》
由贵州省妇女联合会特约播出